纠结“蛇年难写祝词”折射民俗文化的迷失
蛇年就要到了,你想到哪些跟蛇有关的新春贺词了吗?17日,知名作家马伯庸在微博吐槽蛇年难写祝词,因为“除了金蛇狂舞以外一无是处”。这条微博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鸣,短短几个小时就被转发千余次,有网友调侃称准备过年群发短信:“祝您全家在新的一年里,虎头蛇尾,画蛇添足,龙蛇混杂,牛鬼蛇神,强龙压不过地头蛇……”(1月18日《现代快报》) 普通人纠结“蛇年难写祝词”,还可以理解,因为人们大都对蛇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偏见。然而,连知名作家马伯庸也在为“蛇年难写祝词”叫苦不迭,居然读不懂承载在蛇身上的历史文化和生肖文明,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而在笔者看来,认为跟蛇有关的新春贺词稀缺,甚至罕见,暴露出当今社会人们对吉祥语言过度崇拜,更折射出民俗文化的迷失。 对于蛇,人们既熟悉,又惧怕。因为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丑陋、狰狞、可怕,因而蛇便成了阴险、凶恶、狠毒的代名词。成语“蛇鼠一窝”、“牛鬼蛇神”、“蛇蝎心肠”,歇后语“蛇和蝎子交朋友——毒上加毒”等等,表明蛇都是丑恶的象征。然而,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受人崇拜的形象,因为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即始祖伏羲氏、女娲氏都是人面蛇身,他们两神的交合便产生了人。在出土的墓室绘画中,就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和女娲交合在一起的美景。 不可否认,龙是华夏先民创造的神物,是华夏民族最终的图腾。但龙是由蛇而来,龙的主体是蛇的形象,先有蛇,再有龙。因为龙大蛇小,所以人们常称蛇为“小龙”。众所周知,《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女主人公便是一条修练千年成仙的白蛇变成的美女白娘子,其“侍女”小青也是一条修练了几百年的青蛇变成的。白娘子与凡人许仙结为秦晋之好,且忠贞不渝。白娘子、小青,虽为蛇,却很受人们喜爱、赞美,广为流传。这虽然是传说、神话,但却反映了蛇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曾经是多么的美好。 在现实生活中,对蛇的崇拜,仍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内容。在汉族也是如此,比如许多人崇拜“家蛇”,认为“家蛇”是祖先现形,要敬拜,这在一些地区的老人群体中还时有表现。比如、福建平和县三坪村,人称“蛇村”。村周围森林里长有一种黑色蛇,经常会进入寻常百姓家。村里男女老少都视此蛇为保佑家居平安的吉祥神物。这里的蛇不仅进屋入舍,还会上床蜷伏在人的脚旁,与人同眠。 因此,蛇也是一种吉祥之物,蛇年也是一个幸福吉祥的年景,承载和延续着民俗文化。事实上,蛇年的祝词也并非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写,不信,笔者可以张口就来:蛇年将至,新春狂舞。愿你工作如金蛇过江,顺风顺水;事业如灵蛇吞食,不断壮大;爱情如白蛇传奇,缠绵悱恻;生活如青蛇游走,步步如意。(张西流) |
关键词:文化,民俗,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