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才是最大“吸尘器”
国际合作应对治理难题 亚太地区急需技术、人力和资金 “韩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比较成功,因为有政策,但主要还是因为有技术和人力,以及最重要的——资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办公室主任朴英雨说,“不幸的是,亚太地区很多国家有很好的政策,但没有付诸实施,因为缺乏必要且有力的手段,因此我们需要国际合作,需要技术、人力和资金,帮助这些国家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仅适用于应对气候变化,也同样适用于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朴英雨表示,“目前技术是有的,但很多国家用不起,所以我们要找到一种机制,让他们也用得起这些技术。” 朴英雨认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对于治理大气污染来说意义重大。相较于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各国大气污染中主要因子大致趋同,也就是说,面对共同的敌人;而水污染或固废污染,由于地域不同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在发达国家适用的技术,在发展中国家不一定能直接用。但大气污染物基本是标准化的,所以技术是可以通用的。 谈及国际合作,小柳秀明也表示,中国有“后发优势”,能够从发达国家引进有关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经验和优秀的节能、环保技术。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也有足够的环境投资能力,即可以采取‘跨越式’对策。“日本愿意为中国采取‘跨越式’对策提供所需的经验和技术。”小柳秀明表示。 大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各国都把公众健康放在首位 欧盟委员会代表Enrico Pisoni介绍说,欧盟空气质量政策的长期目标是:“达到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重大负面影响的空气质量等级。”为此,欧盟制定了到2030年,全面评估当前政策、详细检查未来排放计划及其对健康和环境影响的计划。由此可见,欧盟制定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自有其道理。 在大气污染物指标的选择上,我国也把公众健康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王金南表示,由于常规的3项指标难以真实反映环境质量状况,与公众直观感觉相矛盾。此外,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远高于传统污染物,且重点区域PM2.5污染异常严重,部分地区年均浓度为国家标准的两倍以上。基于以上考虑,选取SO2、NO2、PM10和PM2.54项指标全面反映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情况。 现场有人问,大气污染治理与应对气候变化谁更重要?目前有没有协同控制技术?“这主要取决于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在大气治理过程中,有可能同时产生更多温室气体,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从各国治理历程来看,还是优先考虑治理大气污染,因为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影响是正在进行时,而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则是长期的过程。”王金南说,“不能说现在考虑气候变化,就不治理大气污染了。至于有没有比较好的协同控制技术,还有待科学研究。”(记者郭婧) |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雾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