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信用上网 隐私须上锁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29 09:1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3个省份扩大到9个省份,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试点扩大,既体现出这一服务的逐步成熟,也折射出“信用社会”建设的大势所趋。

  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转型,就是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跨越。而在这个过程中,信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一种润滑剂,这是对一个人做出社会判断的标准,也是现代商业社会运行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当有人买瓶矿泉水都会掏出信用卡结账时,这样的道理可谓不言自明。

  也正因为如此,今年3月出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就将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列入日程,力求为信用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而央行扩大个人信用查询服务试点,也回应着公众对个人信用的关注,释放出强烈的政策导向。

  不过,能带来利润的事儿,往往就会有人踩踏灰色地带甚至铤而走险。与信用记录紧密相连的个人信息,无疑正是这样一种新的“社会经济资源”。前不久,一个叫“查开房”页面现身网络,个人在一些快捷酒店登记的信息被曝光,甚至包括家庭住址和手机号。《中国互联网信息安全地下产业链调查报告》称,公民个人信息贩卖的“灰色产业链”,整体盈利规模在2011年就已达到惊人的53.6亿元。

  正如有媒体追问:信用上网,隐私如何上锁?当信用卡透支还款、欠税记录、电信欠费记录等相对私密的数据,都集中在一个“半开放式”的平台上,不管是采用实名查询还是以技术手段确保安全,总是容易引发“安全焦虑”。当社会信用体系大踏步前进,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样应该有更高的“安全级别”。而这二者也同样相辅相成,没有信息的安全,信用系统又有何“信用”可言?

  今年3月,《征信业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也一直能引来高度关注。但面对信用社会,我们可能还是没有准备好。现实中,办各种会员卡、填写调查问卷、“惠赐名片”等不经意之间泄露个人信息的事,仍可谓屡见不鲜,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还有待提升。而对于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打击,同样因取证难等瓶颈而相对疲软。“刚刚怀孕就被推销补习班”的事,绝对不只是笑谈。

  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1980年就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颂赞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个人信用数据,只是这次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现在,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让这个浪潮推动前行而不是决堤溃坝,还需要我们共同筑好防波堤。(舒天烈)

关键词:个人信息,上网,隐私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