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不希望子女从医”不只是牢骚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29 10:0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据新华社报道,广州医生被殴重伤、浙江温岭三位大夫死伤于患者刀下,使医患冲突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由于工作压力较大、医疗纠纷频发,中国年轻一代开始重新审视这一职业。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已经出现“医不过二代”现象——据媒体公布的最新医师业状况调查,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

  不希望子女从医,这是“干一行恨一行”的极端体现。尽管,在别人眼中,医生也算是被人尊重的高薪职业,但客观地说,医生的工作强度确实很高,他们面临的风险的确够大。正因为如此,出现“近8成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的结果并不奇怪。

  一个职业,且不论收入的高低,至少人身安全要得到保证吧?现在倒好,医生的职业说起来挺光鲜,但实际情况却是,医生们甚至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患者或患者家属愤而杀医的新闻,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几例。从这个角度看,医生确实是一个高危行业。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那些恶性的伤医事件只是非常极端的个案,造成医生紧张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医患关系处于一种真实而持续的紧张中。

  表面上看,患者对医生是毕恭毕敬的,但其实两者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张。就算患者表现出了谦卑和礼貌,那也是担心医生表现不尽如人意,而刻意表现出来的热情。在他们内心,对医生还是保持着警惕;而医生也没有把患者当成是单纯的救治对象,很多医生会把患者当成是消费者,或是赚钱的工具。

  这难道就是医生和患者之间该有的关系吗?原本,医生是悬壶济世者,而患者是医生实现自己价值的对象,可因为以药养医的存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成为了利益的直接关联者。在一些患者眼中,医生不再是医生,而是治病的商人,他们想的不仅是把病人的病治好,还想着如何从患者身上赚更多的钱;而在一些医生眼中,患者也不再是患者,而是创收的对象,患者的经济状况和救治情况决定了他们最终的收入。

  “干一行恨一行”,很多时候只是一种牢骚而已。但当这种牢骚成为一种普遍的抱怨,甚至这种抱怨会影响到下一代的选择时,牢骚背后隐藏的问题便需要重视。所以,在审视“不想让孩子当医生”时,应该看到这种抱怨背后的制度因素。

  如果以药养医的模式没有改变,如果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不能理顺,那么医患关系就将一直处于普遍紧张的状态。而一旦碰到那些极端的因素,一些不可收拾的个案就可能爆发。因此,反思必须深入,不能仅仅停留在择业观的改变上。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10月28日文/乾羽

关键词:子女从医,医患冲突,以药养医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