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雷锋超市”的创新样本意义
在广西柳州市,有一种遍布社区街道的特殊“超市”。人们走进去看到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墙上贴着的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只要社区居民提出需求,志愿者便会上门提供各类专业化的志愿服务,这便是被当地人称为“雷锋超市”的志愿服务站。(4月7日《中国青年报》) 杨朝清:志愿服务“私人定制”,实现了需求和供给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社区居民提出的申请被受理之后,工作人员便会安排有相应特长的志愿者开展服务。这样的“量体裁衣”,说到底是一种差异化的“异质思维”,既尊重了社区居民不同的利益诉求,也让志愿者“好钢用在刀刃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印荣生:如果“雷锋超市”,有财政支持、企业资助的背景而少收费甚至不收费,那么不妨干脆向社会公开:“雷锋超市”是由“政府购买部分服务+企业资助+市民志愿”构成,并且可以向社会购买更专业的服务,以便向市民提供品质更高的服务,也利于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其在功能定位上,应该是对现有成熟的社区服务的一种有益补充,而不是替代。 何勇:从深层次角度说,“雷锋超市”的建立,实质上反映了志愿服务事业开始逐渐走上专业化、常规化、具体化道路,志愿服务运作模式走上了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运作机制,其中可能还存在着种种过程中的不完善之处,但其启发和样本意义显然值得借鉴。 |
关键词:雷锋超市,志愿服务,收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