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河北纸媒

环评师乱象下,环评报告几多可信?

http://www.hebei.com.cn 2014-04-02 14:5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据4月1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张玉婷是某环评机构的环评工程师,于2007年进入环评行业,并通过环评师职业资格考试,成为一名专职环评师。跟以前的工作相比,她很喜欢现在做环评工程师的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收入比以前高不少。但是,令她不平衡的是,很多人以另外一种方式“进入”环评行业:挂靠。

  在时下,挂靠,显然不是一个什么新名词了,但在期盼青山绿水蓝天的当下,在“环境影响评价”这个如此重要的环节的挂靠,多少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根据环保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环评资质申请指南和管理办法》,一家机构要取得环评资质,最核心也最难的是环评师职业资格证,这证很稀缺。所以,很多人考这个资格证,不是热爱环评事业,只是为了“出租”赚钱考证,把资格证“挂靠”到环评机构,根据各地行情,每年可以拿3万~6万元的“挂靠费”。

  环评该多重要啊,环评制度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之一,环评报告理应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它必须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否则,就背离了环评的初衷,其后果也是极其可怕的。可是,环评师乱象下,那些环评报告又有几多可信呢?坏境保护,又从何谈起?

  其实,环评报告弄虚作假、“猫腻”多多,已经屡遭诟病,这几年,媒体也屡屡曝出一些项目在环评报告环节的诸多问题。事实上,在建设单位—环评机构—审批部门—评估单位—政府部门之间,早就滋生出一条灰色利益链,环评,不仅是一些人考证出租赚钱的途径,更是这些环节上一些居心叵测的官员等人捞钱的机会。

  不少环评机构成为一些业主单位“打通环评关节”的“雇佣军”,早就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了,而“雇佣军”再去“雇佣”那些挂靠的环评师,如此出台的环评报告,会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吗?会站在环保的立场上吗?更因为现在的很多环评均属“闭门环评”,缺乏公众的参与和监督,自然是频遭质疑。2013年10月底,环保部公布了34家环评机构和58位环评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和处理决定,其中环评机构“借证”和环评工作人员“提供虚假材料取得环评工程师登记”的占近一半,由此可见问题是多么严重。

  环评事关生态、事关子孙后代,着实是一个神圣而严肃的事业,所以,针对环评师领域的乱象,亟需大力规范整饬。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建议修改《环评法》,在项目环评、规划环评的基础上增加对国家、部门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实施战略环评,落实环评结果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制度,明确环评人员和决策者对环评结果和环境决策影响的终身负责制———在不单纯以GDP论英雄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对地方领导进行必要的环保体系考核,对环评专业人员,也要以铁的制度来使他们对签的名、盖的章终身负责。(吴杭民)

关键词:环评师,资格证,监督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