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起与没地死
清明节要踏青,也要扫墓。可是跟汹涌的扫墓大军相比的是,墓地资源已经陷入紧缺状态。昨天的央视财经报道,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指出,全国人口每年死亡约800万,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北京、上海、广州等墓地紧缺,开始限售墓位。就拿上海来说,经营性墓园的可用土地只剩2000亩,而每年要消耗100亩到120亩左右,再过十几年就要进入入不敷出的状态。有人戏言,以后北上广的墓地得摇号才能买,没有当地户口的不能参与摇号,只能回家去死。 关于墓地,还有一则新闻。多地墓园对超过20年使用期限的墓地续收管理费,引发社会关注。逝者还要20年一“交租”?这一话题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直呼“死不起”。 死不起与没地死,看上去好像是两个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死是昂贵的,从太平间到殡仪馆,从殡仪馆到墓地,各个环节都充斥着暴利。成本百余元的寿衣,卖到数千元一套,成本百十元的骨灰盒,售价是成本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还非得在殡仪馆这儿买。在某医院的太平间,家属看死者一眼,要交2万元的押金;某殡仪馆规定,家属要交骨灰冷却费,原来骨灰自然冷却也可以用来收费。真正的大头还在墓地上。对于经营性公墓的审批非常困难,严格的准入限制使得公墓具有垄断经营的性质,公墓经营者因为竞争对手少、老百姓选择余地小而不断哄抬公墓价格,导致死人“房价”大大高于活人房价。在上海市嘉定区,占地1平米左右的墓地售价要5万到8万元。在北京合法经营的公墓最低价格大多已经五六万元,一些离北京市区较近的知名公墓价格已达数十万元。不少人只能活在北京,葬在河北。固然大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墓地少、墓地贵,很大程度上是垄断经营导致的结果。因为垄断,所以墓地少,因为墓地少,所以墓地贵,给市民的感受就是没地死、死不起。 对于没地死,可以通过推出更多的公益性墓地,逐渐推广生态环保的安葬方式来解决。可是对于死不起,就真正需要政府亮剑了。不斩断天价暴利的垄断殡葬利益链,死不起的呼声不会断绝。 |
关键词:殡葬,暴利,墓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