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河北纸媒

重树医患互信需倾听医护工作者心声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30 17:0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0月25日,浙江温岭市发生一起患者持刀刺杀医生并造成1死2伤的悲剧。随后,在出事的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数百名医护工作者聚集悼念遇害同事,呼吁当地政府关注医护人员安全,杜绝暴力,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新华社》10月28日)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盘点,算上温岭事件,10月17日到10月27日短短十天,全国发生6起伤医事件,而最近几年杀医案、伤医案、逼医案时有发生,也早在医护工作者和公众心中留下阴影。长期的压力叠加短期爆发,令“医患矛盾”这一被视作死结的话题,愈加沉重。

  然而,高度关注医患矛盾,不应忽视这个问题在另一向度上的背景,那就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与其他许多领域一样,也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中,需求与供给都得到空前释放。据卫生部统计,2011年全国门急诊量达到62亿人次,而温岭杀医案这样的恶性事件,终究只是极少数。我们的追问一旦沦为简单的对血腥和仇愤的渲染,只会陷入更大的惊慌与不信任,反与缓和矛盾、解决冲突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温岭事件与以往伤医事件相比,一个显著特点是医护人员颇有规模的“表态”,他们吁求的对象,也不是所谓“矛盾”的相对方———患者,而是自己的医院以及当地政府。这说明,这些基层医护工作者很清楚,威胁他们人身安全和职业环境的,不是患者群体,也不是对医疗体制颇多批评的公众———他们清醒认识到,环境的改善绝非易事,医院和政府必须做出相应的努力和改变。这种坚定的表态,可能是一种长久被压抑和忽略的意见。

  医患矛盾的特殊性,在于现在它变成一种莫名其妙的“弱者对弱者”的冲突———患者往往认为自己是落败于空喊的弱者,而一旦伤医事件发生,医护人员的血泪又让我们看到他们事实上的无力与无助。是什么剥夺或者削弱了双方通过平等法律关系进行对话的力量?也许,温岭医生的呼声透露出一点他们的真实看法。

  对医疗结果的检讨问责,目前主要依赖医疗事故认定制度。应当承认,当前医疗事故认定确实存在封闭和干预的问题,这不仅妨害患者权利,甚至连当事医者以及其他专业意见,也很难被接纳。从实践来看,起码在一部分医疗鉴定中,鉴定“结果”更重视维护从医院到医政各个层级上的利益需要:患者弱,鉴定可能偏袒医生;患者横,鉴定也可能寻求息事宁人。而医疗事故鉴定中的强弱关系,其实只是整个医疗体系“权力主导一切”的侧影而已。

  当救死扶伤理念,被某些医院甚至公立医院追求的“经济效益导向”逐渐代替,医生还能够选择抗拒以药养医、大处方、滥检查等做法吗?如果一个医院做广告宣传“包治百病”,承担病人希望的医生就必须竭尽所能,尽管他明知这是谎言;如果一个院长为了“维稳”而要求医生忍气吞声赔钱了事,他和他的同事就不能把真相告诉任何人;如果患者捅了一位医生,他的同行最好也不要在公开场合发表观点讨论是非,他们会被要求沉默,等待事情被遗忘而不是被检讨……在医疗体系层面,医生如何养活自己,坚持怎样的职业目标,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在医院层面,医生单纯以专业能力获得成就、以职业素养追求尊崇,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个曾经笼罩人性光辉的职业,又怎么可能避免“逆淘汰”、“医不过二代”这些令人心生悲凉的前景?

  压力无纾解,矛盾难平息。保护医生的安全和健康,是所有需要他们的人的本能。所以,别急着把愤怒的医生劝回、骗回、赶回手术台,先听听他们沉默里的呐喊吧,只有他们的心声得到倾听,他们的追求得到尊重,医患矛盾这个复杂的难题,才有真正破解的可能。(刘采萍)

关键词:温岭,刺杀医生,医护工作者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