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出租车涨价是双刃剑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28 08:1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6月10日起,北京市出租车开始涨价。人们打车,费用增加20%—30%。管理部门表示,涨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缓解打车难。涨价也能提高的哥积极性,增加收入,改善出租车司机的生活。然而,从这些天的效果看,真正缓解打车难,恐怕不那么容易。

  涨价前,北京市出租车的定价标准始自2006年。如今7年过去了,物价、油价、生活费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调整出租车价格成为必然。但人们不明白的是,提高的哥收入,是否一定得由乘客埋单?的哥们也担心:涨价后,人们会不会减少打车数量?如果揽客变难了,收入能增加吗?

  客观地看,造成打车难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供给不足。数据显示,北京目前拥有出租车6.6万多辆。而早在1994年,北京出租车数量就已达6万辆,出租车公司有1400多家。2000年,北京市提出做大做强出租车企业,原来1000多家公司变为如今的200多家,而出租车总量没有增加,始终维持在6.6万辆左右。

  当然,在国外许多大都市,出租车一般都是“小众”市场。纽约出租车总量为1.5万辆,东京为1.2万辆,伦敦不足1万辆,出租车并非通勤工具。但是,这些城市都有发达的公共交通和完善的城市道路体系,城市结构变化不大,无论自己开车还是乘坐公交,都很方便,打车需求并不强烈。

  反观国内,大城市经济发展快,人口积聚多,公交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们的居住地离工作地越来越远,而公共交通发展跟不上,人们对出租车的依赖高。特别是在北京,小区微循环与地铁、公交线网衔接不好,公交出行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甚至不及国内一些大城市70%左右的水平。公交出行率低,打车就成了“刚需”。在一些城乡结合部,“黑车”屡禁不绝,就是打车“刚需”的直接体现。

  这次调整出租车价格,特别是提高拥堵期间的计时费,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出租车司机出车积极性,增加高峰期的出车量,对缓解打车难有一定帮助。但是,涨价是一把双刃剑,一旦涨价太多,乘客就会减少打车量,导致出租车拉不到活儿,不仅增加不了的哥的收入,还加重乘客的经济负担,让“打车难”成了“打车贵”。

  不涨价出现“打车难”,涨价后打车也不轻松。归根到底,出租车行业的尴尬,主要在于其行业定位模糊:一方面出租车公司垄断经营,吃政府补贴;一方面又紧抓“份钱”不松手,以追逐利益最大化。破解打车难,关键在于厘清出租车行业的“身份”定位,承认其市场属性,逐步放开管制,引入竞争,让更多经营主体参与到出租车运营中来。只有供给增加了,才能真正缓解“打车难”,满足百姓需求。否则,如果只将改革定位在“调价”上,还是“治标不治本”,很难从根子上解决“打车难”。

关键词:北京,出租车,涨价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