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摆“迷魂阵”
通常情况下,基层政府部门办公室门上都会标明主人身份。但在广西柳江县住建局领导办公楼层,8个房间门牌上一律只标“办公室”。来办事的群众说,这简直是“迷魂阵”,办事不知该到哪找人。(4月15日《新京报》) 都说“防火防盗”,而今,柳江县住建局续上了个“防群众”:为防群众“骚扰”,该局竟在办公区摆起“迷魂阵”,让群众迷失方向、找不着北。这般伎俩,在机巧之中藏着几多荒唐。 众所周知,办公区是机关单位的“中枢神经”,也是沟通民意的窗口。它理应与民方便,成接纳民意的路径。在政府职能细分、员工各司其职的语境下,办公区标明职能主体,方便群众“按图索骥”,找到对口的职能人员,也是表明政府有没有向“服务”转型的细节。 可在柳江县住建局,官员故意将门牌含混,一律只标“办公室”。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构筑“沟通关卡”。也意味着,群众前来办事,得在“迷宫”里闯关,若无明察秋毫、洞悉幽微的本事,难免在“躲猫猫”游戏中败下阵来。 该局纪检组组长称,因住建局要面对很多“违章建房的上访户”,迫不得已,才在标识牌上做手脚。这话虽然不好听,却未必不是真话:在群众权益诉求井喷,“找领导”又成了解决问题惯性路径的当下,领导或分身乏术,无暇应对,只能玩起“鸵鸟战术”。 但这,不足以成为机关单位将群众拒之门外和设立壁障的理由。就算领导人手有限,难以承接公众的海量诉求,是否就能选择躲避姿态?要知道,只有正视群众诉求,平等对话,才能消解矛盾。而讳疾忌医,只能让矛盾淤积,成为一团乱麻。 事实上,办公区摆“迷魂阵”的做法,并非孤例。前不久,媒体曝,有政府门卫坦言:自己是普通群众能否进入政府大门的“过滤器”,那些可能添乱的群众会被拦截;新华社也报道,去地方采访,被“几重门”堵住——先是要求预约,后要求安检,安检程序之严格堪比机场,接着还得凭证件按电梯按钮……不难想见,“门难进”的衙门作风,在基层机关中仍未杜绝。 “门难进”,必然会在干群之间隔起“心墙”。当群众办事“寻官员不遇”,双向对话的路径就会被切断,二者的情感认同注定变得“奢侈”。“门风”是作风的镜子,若办公楼总是难进,势必给人以“摆官架子”的想象。而这也跟中央的“改作风”规定背道而驰,无益于干群关系的改善。 如今,涉事部门已对门牌进行了更换,明确标明“局长办公室”等。但政府纠偏,不应止于换牌子,深层次的问责与反思也应跟上步调:某些公职部门为何总热衷于制造梗阻,而不是秉持权力谦抑、服务本位的态度? 机关办公区不该是“封闭城堡”,而应是沟通平台。若群众寻官员千百度,那人却在布“迷魂阵”,那么,衙门作风之下,割裂的只会是干群间的信任链条。(佘宗明) |
关键词:迷魂阵,办公室,基层政府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