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减缓倒逼政府预算改革
3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96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50亿元,增长6.1%。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828亿元,同比下降5.2%;地方财政收入(本级)5780亿元,同比增长15.1%。(财政部网站4月16日) 今年3月份和一季度公共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甚至负增长,主要是受宏观经济走势不如预期导致的。一季度经济增速7.7%,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经济增速放缓对财政收入中主要项目的税收收入影响最大。一季度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27399亿元,同比增长6%,比去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当然,实施结构性减税,一般贸易进口增幅低以及去年年初清缴入库2011年末部分收入、基数较高等因素也有影响。 还应该看到,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本级)同比增长13.7%,其中3月份增长15.1%,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成交额增加,相关地方税收相应增加。由此可见,地方财政收入依然靠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税收,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说,财政收入高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了;财政部长楼继伟也表示,我国财政收入将回落到一位数增长。我国财政收入在经济多年高速增长中维持了较高速增长,一些思维惯性和定势也在这种大增长环境下逐渐养成。比如:习惯使用政府主导的大投资拉动经济模式;花钱大手大脚,不惜大肆建设形象政绩工程;行政开支经费过宽,三公经费暴增等。而财政收入增速降低,财政收入减少,必然与这些习惯发生激烈碰撞。如果没有消减和遏制三公经费等政府性开支的硬措施、硬手段,可能出现三公经费等挤占其他项目开支,比如挤占民生投资项目的情况。这是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后必须防止的,必须出台强有力措施杜绝。 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后,必然使得地方可支配的财力随之减少。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以稳增长、城镇化建设等为借口,新一轮投资冲动正在涌动。投资需求大与投资资金短缺、渠道少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这不排除地方政府从两个渠道“挖”投资资金:一是继续扩张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规模。发债和向银行贷款以及信托融资是三大手段。新任财长楼继伟已经意识到地方融资平台融资风险,发债等财政口融资将会越来越难。向银行贷款融资早就引发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重视,银监会最新下发文件要求,商业银行不得新增平台贷款规模,这条路也基本堵死。 其次,向房地产领域要资金、要税收。地方政府在一般性财政收入增速下降情况下,极有可能加大力度从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税收中攫取收入,甚至明紧暗松放松楼市调控,从而提高地价、获取GDP政绩。 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将使得政府面临考验,从而下决心改革预算制度。李克强总理说:“目前,我们要先推动预算改革,树立公信力,再谈进一步推动其他方面的改革问题。”他在两会记者会上面对财政收入下降曾经约法三章:“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政府规模庞大的冗员不减下来,减政府开支,压缩三公经费,可能就是一句空话。同时,必须下决心制止地方政府过度依懒土地财政,将卖地收支纳入到财政预算监督之内。同时,要从思想、意识上使得各级官员树立过苦日子、紧日子的习惯和准备,使其彻底断了豪华享受、奢侈浪费的念头。(余丰慧) |
关键词:财政收入,政府预算,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