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烟草院士谢剑平功过之争:当事人选择保持沉默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20 16:5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应该说,没有一个院士像谢剑平一样,当选至今饱受争议,不时迎来舆论的一片嘘声。

  2011年年底,作为当年新晋院士,谢剑平的名字被公示还不到一个小时,就被知名网友刘志峰冠以“杀人院士”、“烟草院士”的称号。

  2012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前夕,近百位院士联名致函中国工程院主席团,请求尽快复议重审“烟草专家”谢剑平的工程院院士资格。

  谢剑平晋位院士一年多来,已经发生了数次“倒谢”浪潮。

  扳不倒的院士

  早在中国工程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名单后,上百名院士曾联名致函中国工程院,要求重新审议谢剑平的院士资格。

  而今年1月中旬,包括秦伯益、陈君石等工程院院士在内的70余人发起“‘降焦减害’,科学还是骗局”的研讨会上,谢剑平的院士身份再次遭到强烈质疑。

  一片“倒”声中,谢剑平的院士头衔却难被撼动。

  近日,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表示,工程院不会主动撤销谢剑平的院士资格。理由是,“依据章程”。

  法治周末记者在查阅中国工程院章程后发现:“在不少于5位院士书面提议,或者经学部常委会、主席团提议,要求撤销其院士称号,经其所在学部常务委员会调查核实,进行审议后,由本学部全体院士投票表决;参加投票表决人数达到或超过本学部应投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赞同撤销其院士称号的票数达到或超过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时,可作出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决定。”

  由此可见,能否真正将谢从院士中除名,大权落在在其所在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中。但是,烟草院士的众多反对者,并非来自这里,而是清一色的医学部院士。

  在媒体追问下,潘云鹤曾透露,工程院正在对谢剑平做劝退工作。不过,遭谢拒绝。“已经劝了,劝了不退”。

  如此看来,取消谢剑平院士资格的另一条路——本人主动请辞,也行不通了。

  但诚如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学部院士徐立(化名)对法治周末记者所言,谢剑平是工程院迄今为止,唯一被劝退的院士。

  满身标签的学者

  在中国工程院,谢剑平却并不是第一位“烟草院士”。他的老师朱尊权早在1997年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尊权是工程院“烟草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首位院士。

  在百名工程院院士持续14个月的联名弹劾下,刚刚修订的《中国工程院专业划分标准》已经删除了“烟草科学与工程学科”。

  这意味着,工程院将不再增选新的“烟草院士”。

  作为院士,谢剑平身上的标签不少: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烟草学会副理事长、2010年度“中原学者”……

  值得注意的是,师从朱尊权院士的他,在1992年就取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那一年的谢剑平年仅33岁。

  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谢剑平来到了轻工业部烟草科学研究所(郑州烟草研究院前身)攻读硕士,顺利毕业并留院工作。他将研究方向定位为烟草化学。

  起初,谢剑平的研究侧重于香精香料,此类研究有助于香烟的口感、香气,可以帮助香烟销量的提高。

  而他的导师朱尊权院士则是率先划分烤烟香气的学者之一。

  不仅如此,上世纪80年代初,在吸烟有害健康的舆论宣传下,朱尊权便主持研究低焦油混合型卷烟,并利用一些中药成分进入烟气,在全国推动了新混合型卷烟的生产。同时,研究烟草化学方向的谢剑平,承担起了国家烟草专卖局“降焦减害”课题。这不仅是谢剑平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他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

  但朱尊权所承受的舆论压力,却远不及学生谢剑平这般猛烈。

  除去工程院医学部众多院士之外,中国控烟协会也在批评声中占有重要席位。中国控烟协会成立于1990年2月,是一个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接受卫生部和民政部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法治周末记者在对中国控烟协会相关负责人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出于吸烟有害的考虑,协会极其反对谢剑平拥有院士身份。此外,工程院劝退谢剑平的态度,也让他感到并未“动真格”。

  必要的“恶人"

  用谢剑平的话来说,“现代烟草科技的当务之急,是在满足人们对烟草的消费嗜好的同时,研究出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的新方法”。

  而他探索的就是通过降低焦油量,引入中草药,选择性降低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对此,谢剑平研制开发了“神农萃取液”,并成功运用于广东“五叶神”品牌卷烟。

  正因如此,“五叶神”不仅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低害”香烟品牌,更成为了低危害卷烟的领军品牌,产量不仅连续多年以超过2倍的速度增长,而且年销量早已超过了30万大箱。被行业称为“五叶神现象”。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曾称之为,“一项技术救活了一个企业”。

  尽管“烟草院士”在坊间颇受争议,可是多年在烟草行业工作的叶东(化名)却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圈内人没有不知道谢剑平的,但几乎不谈他,“没人关心他退或不退”。

  叶东称,行业内流传着一句话:“烟草是必要的恶,谢剑平就是必要的‘恶人’。”

  多年来,烟草税在我国财政收入中占有很高比例。

  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税利上缴国家财政6001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6%。在云南、湖南、贵州等“烟草大省”,烟草业是最大财政支柱。在安徽省蚌埠和滁州市,烟草业对地方财收贡献率甚至高达70%以上。

  降焦减害也一直是国家烟草局推崇的方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烟草的焦油量便从20毫克一直降低到今天不超过12毫克/支。

  在2011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局党组更是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实施“减害降焦”战略。

  在政策要求和人们对健康的直观认识下,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低焦油卷烟的销售量年均增长93%,远远高出同期全国卷烟销量年均3.3%的增长速度。

  不过,谢剑平既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不是唯一一个研究“降焦减害”的人。在叶东的印象中,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都曾进行过这类研究。

  徐立如此评价谢建平:“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很勤奋。”法治周末记者发现,早期曾接受媒体采访的谢剑平提到,自己会选择骑车上下班,骑车在路上时也会思考,有时候甚至无意撞上了马路牙子。

  他的博士生杨必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谢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做学问严谨、细致,有时候出差在车上、飞机上,他的手提包里全是论文、稿件,别人闲谈休息时,他却拿出来认真地翻看。”

  沉默的两种解读

  谢剑平入选院士,并非一帆风顺。

  在2007年、2009年、2011年的三次工程院“增选院士年”中,谢剑平的名字都位列于有效候选人名单。历经3次竞选,终于成功入选。

  而在3次竞选中,除了年龄变化外,他的信息一直很稳定,提名渠道都是“部委遴选”。

  所谓“部委遴选”,实际是由谢所在的单位提名其为候选人,再报送归口部门进行遴选。

  截至发稿时,法治周末记者多次致电工程院、郑州市烟草研究院,均没有联系到谢剑平。与熟悉他的人的评价如出一辙——低调是谢一贯的作风。

  此前2月25日,中国工程院举行的座谈会上,据当天与会记者回忆,“谢剑平很低调”。

  法治周末记者查找资料时发现,自2011年年底当选以来,谢剑平接受采访的次数屈指可数。并且,谢剑平也多次缺席工程院的公开性会议和研讨会。据徐立称:“有些活动也没有邀请他参加,怕一参加媒体就炒作。”

  谢剑平刚刚当选之际,有记者前往郑州市烟草研究院联系采访,坐在办公室里的他看到记者,转身质问工作人员:“记者怎么进来的?”当时,对于记者的提问,谢剑平拒绝回应任何问题:“有什么评价是他们的事情,我忙我的工作。”

  对于谢剑平的不回应,徐立说:“应该是克制吧。”

  不少批评者质疑是否有行政权力绑架了工程院的评审。对此,徐立表示,按照规定,此前的评选专业小组(无医学部参加)投票两次,环境与轻纺学部也要投1至2次票。每次投票赞成者都超过了三分之二。

  而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回忆,早在2012年“两会”期间,他曾被工程院领导叫去沟通,除了谢剑平没有作假外,该领导也声明评审过程合乎程序,因此谢剑平的院士资格不能取消。

  而王陇德认为,将谢剑平“降焦减害”的研究成果放在环境与轻纺学部评审,本身就是评审程序的严重错误。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学界人士说:“由环境纺织学部投票,本身就是错误,谢的研究涉及人群健康,应该在医学部投票。”

  科学家还是烟草商

  谢剑平所供职的单位——郑州烟草研究院也在争议中备受诟病。

  这个成立于1958年的研究院是一个中央驻豫单位,由国家烟草局管理,更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唯一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

  多年来,烟草专卖局和烟草总公司政企不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刘志峰认为,烟草总公司直接管理研究所,烟草的巨额利益和特殊的身份背景,难免让人怀疑其研究成果的中立性。

  郑州烟草研究院科研开发处主任于川芳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谢副院长虽有行政工作,但始终坚持在一线工作,对于各项试验都亲自过问。”

  另据郑州烟草研究院工作人员公开表示,谢剑平并无留学经历,英语完全是自学成才。

  “外国人来参观时都是他用英语进行介绍,出国访问或参加研讨会,完全不带翻译。”他甚至还会国内好多省份的方言,出差考察时常常被人家当成本地人。

  而记者在某论文数据库中搜寻谢剑平的论文时,查询到其署名的论文80余篇。其中,谢剑平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有11篇,全部发表在2009年以前(含2009年)。在此之后,记者未查询到他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

  2010年,工程院院士曾如此评价谢剑平:“围绕卷烟减害降焦主攻方向,开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卷烟减害降焦研究领域,在关注消费者健康、降低卷烟危害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谢却在2009年自己所著的《卷烟危害性评价原理与方法》中说:“如何评价卷烟的危害性、如何界定‘低危害’卷烟产品,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以往以焦油等常规化学指标作为卷烟危害性的评判标准,不科学、不全面、不客观。”

  两个似乎有些矛盾的观点,让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益群感到,“她发现了两个谢剑平”。

  在1月中旬的一次研讨会上,吴益群也公开表达了她的疑惑:“他对焦油作为评价指标否定了那么多,为什么他还标榜自己是一个‘降焦减害’的学科带头人呢?”

  吴益群说,自己仿佛看到谢剑平的两张面孔——在申请科研经费时,承认他的研究远没有达到减害,这是他学者的面孔;为了烟草业利益,不顾科学真相,鼓吹“降焦减害”的所谓重要贡献,露出了烟草商的面孔。

  而公众最想知道的是:“低焦油能否降低患肺癌概率?”

  一个数据是,二十多年来,伴随着低焦油的推行,全国肺癌患者也在以每年5%的比例递增。但其中有多少是烟民,却不得而知。

  在“降焦减害”这条路上,谢剑平称,“这个项目是为走符合国情的降焦减害之路寻找前行的方向”。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徐立的支持。

  知名媒体人士石述思(微博)曾撰文,对此给予了另一个角度的思考:“无论谢剑平的研究是否有效,他都会被组织肯定,而被多数公众声讨。一个真问题是:假如中国短期难以有效控烟,他的研究又真的能延缓烟民慢性自杀的速度,又算不算功臣呢?”(法治周末见习记者闫格汲东野 )

关键词:烟草,院士,工程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李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