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简单的“红黑榜”照不出复杂的现实

http://www.hebei.com.cn 2014-04-20 09:0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网上一则“郑州儿科医生红黑榜”的帖子引起关注。自去年7月份以来,该帖引起了10多万人次的点击关注,近300名年轻妈妈写出带宝宝看病的心得,指名道姓列举了哪家医院的儿科医生医术精、医德高、口碑好,哪家医院的儿科医生乱开药、态度差、医术差,在网上引起较大反响,众多妈妈“持帖看病”。(见4月15日《东方今报》)

  “儿科医生红黑榜”被热传,汇聚了数百名年轻妈妈带宝宝看病的心得与诉求,彰显出强化医疗监督、期盼服务改善的民间力量。不过,网络监督毕竟是一个公共平台,尤其是给儿科医生贴上“红”、“黑”标签,更是涉及法理与情理的严肃之事,须谨慎而为。

  从道理上讲,公众有权对医生的诊疗服务实施监督,并对其作出有理有据的客观评价。但“医生红黑榜”不过是基于个人带儿就医的经历体验,且多为仅一两次的短暂接触,其根据表面印象和偶遇感受得出的是非判断未必靠谱,更何况是对医生做出“非黑即白”的标签评价,其中是否会以偏概全,进而可能造成对医生的误解与误伤,令人忧虑。

  发布“医生红黑榜”,意在为他人提供求医经验,也可能会倒逼医生提升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但简单的标签式评价未必妥当。医疗服务毕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行业,需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和行业标准。尤其是为那些不能准确表达患病感受的患儿看病,更考验着医生的医术和临床经验。

  从评价内容讲,“红黑榜”存在明显的“不公”硬伤。比如褒贬不一。由于人们的就医经历与内心感受不同,加之受情绪影响,人们对同一位医生的行医服务,或可作出不尽相同甚至相反的认知结论。而从严格的法律角度考量,对医生作简单的“红”、“黑”划线,涉嫌对“被黑”当事人的利益侵害。更令人担心的潜在风险是,在主观因素明显、无需证据支持、随意爆料评论的语境下,“红黑榜”会否成为被某些人用以捏造事实、抹黑他人、打压对手的工具?

  陈述网络“医生红黑榜”弊端,并非要为那些服务态度差、技术不过关的医生开脱,而是要提醒人们,对这种网络现象当理性看待。比如,患者及家属要善用监督权、慎用话语权;医疗机构要倾听民声、加强自律,不断改进内部管理;政府部门应读出民意、完善监管。(张玉胜)

关键词:郑州,儿科医生,红黑榜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