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三假”门诊消解医改效力
承包医院妇科门诊后,聘冒牌医生给病人看病。为创收,假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夸大病情,骗患者住院,并按宫颈环形电切术等5项新农合可报销治疗项目,先后给1485个病人做虚假手术,非法获利48.4万元,给国家造成210多万元损失。(4月14日《大河报》) 不难看出,这个“三假”门诊,是科室外包或科室出租下的产物,即把公立医院科室承包或租赁给他人,由他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院从中收取固定利润。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院中院”———“红帽子底下开黑店”,是寄生在医疗机构里的“怪胎”和“毒瘤”。 其实,早在2006年,卫生部就明文规定,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必须强化依法执业意识,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所有公立医院严禁科室承包、出租科室以及各种名目的营利性合作项目。但从叶县的这个“三假”门诊看,说明公立医院科室外包或科室出租并未得到根治。 科室外包或出租科室,之所以在实践之中屡禁不止,是有其存在的土壤。一方面,有的医院自身经营比较困难,资金短缺,科室外包或科室出租,在承包方获得巨额利益同时,医院也能坐收其成,在“合作”的旗号下,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其中也不排除医院个别领导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另一方面,卫生部门执法力量薄弱,一般执法都是临时抽调、突击检查。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不健全,有举报,才有查处,很难保证经常性卫生监督正常开展。如此监管,加上“红帽子底下开黑店”的隐蔽性大,难免会有“漏网之鱼”。 “三假”门诊,往往偏爱于妇科等科室,这些专科的共性就是涉及到病人的隐私,且医疗技术含量不高,就算出了什么问题,患者也往往不愿意告诉别人,所以他们的违规行为就不容易被揭穿。又是在医院的庇护下,某些“黑大褂”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便草率检查、夸大病情、小病大治等,一些缺乏医学常识的患者求医心切,往往不顾实际大把大把花钱以求根治,结果上当受骗。最终导致医患间关系恶化,进而消解医改效力。 2012年1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有则报道说,“科室外包”或“科室出租”的“另类”外包形式,已成为医疗服务行业的“不定时炸弹”。这话一点没错。“三假”门诊正是打乱了医院正常的医疗制度,严重扰乱了医疗市场秩序,消解了医改效力,同时为百姓健康埋下了隐患。因而对寄生在医疗机构里的“科室外包”或“科室出租”的“另类”外包形式,这一颗“不定时炸弹”必须予以摘除。如何治“三假”门诊?就是要下真功夫:真监管,用重典。也就是说,执法部门应严格依法行政,持之以恒地采取综合措施整顿秩序,而不能搞“刮风式”执法,要一露头就坚决打击。同时,要重罚重处那些为“三假”门诊提供种种方便的单位和个人,使公立医院自觉守住“公立”关口。只有彻底摘除“科室外包”这一颗“不定时炸弹”,公立医院“三假”门诊才会得到彻底根治。(张绪才) |
关键词:冒牌医生,看病,三假门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