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拒二”,能否医治注水加分
质疑:不应只针对四川一地 清华打击假冒的“二级运动员”,维护高招公平,公众并没有多少异议,但此举只针对四川一地,却让一些网友费解。 在新浪网网友唐伟看来,公平与歧视只一步之遥。清华此举固然打了一张不错的形象牌,但对于四川全体考生而言却未必公平。对于这一问题,也应当给予关注。清华大学“上清华,不拼爹,拼实力”的口号,放之于现实之中未免显得有些苍白。一则,一地之禁对于当地来说,的确实现了某种局部公平,但若放大到更大的范围,却并不公平;二则,一校之禁不是所有学校之禁,绝大多数高校承认而唯独清华拒绝,这“禁”与“不禁”之间,其实也存在一种不公平。三则,加分造假已然成为普遍现象,类似行为非四川一地独有,很多地方比之过犹不及,若真为教育公平计,并倡导和落实“不拼爹,拼实力”的教育观,全面禁止而非局部之限才是必选。 对于这些观点,和讯网网友段思平持赞同态度。他发帖表示,全国的“二级运动员”都能加分,只有四川除外,这样的招生政策,确实让四川考生想不通。毕竟,从横向来看,四川虽是加分造假重灾区,但涉嫌体育加分造假的绝不只四川一省;从纵向来看,造假的是五年前的考生,似不应有罪推定,让今天的考生来还债。因此,既然事实已经一再证明,“二级运动员”认定在许多地方管理失范、漏洞百出、造假严重,清华大学就不应只针对四川一省,而应在全国范围内一视同仁,完全取消“体育加分”。希望清华的一小步,能让高校招生公平迈出一大步。 拒绝注水加分,不能只靠清华 对于清华“拒二”,新京报发表题为《拒绝注水加分,不能只是清华在战斗》的社论称,面对造假,清华大学站了出来,其勇气令人钦佩。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只看到了这一家大学在秉持常识,捍卫公平底线。其他更多的学校,对于这种公然的造假,仍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清华大学这一举措,似乎并未给四川当地政府部门以任何触动,国家教育、体育主管部门,也没有介入,对乱象进行调查处理。拒绝注水加分,不能只是清华在“战斗”,更多的大学都应该站出来,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更不能再保持沉默。 教育学家熊丙奇认为,清华大学此次宣布不认可加分,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这表明,高校已经有权利意识的觉醒,不再全盘接受地方的安排。清华宣布不认可加分,让社会再一次聚焦高考加分领域的造假和腐败问题。这给我国高校获得办学自主权,指明了一条道路,即应该依照法律,努力捍卫、争取属于学校自身的权利。但愿清华大学这一步,能打破坚冰,带动越来越多的大学参与其中。 编辑整理/张博 贾梦宇 |
关键词:清华大学,四川籍,国家二级运动员,高考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