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首次大规模整治干部走读之风 6484人被查处
干部“走读”易引发腐败和工作重大损失诸多问题 不少群众反映,“走读干部”工作在当下,“生活在别处”,不能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岂能和老百姓同心、同德、同奋斗?天津一位纪检干部说,“走读”看似是小事,其实反映了对工作的态度和对群众的感情,发展下去可能就是渎职。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走读”看似小事,其核心则是能否保持党群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执政基础。“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任由干部“走读之风”泛滥,会产生诸多问题。 ——履职敷衍与百姓隔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徐行说,一些乡镇干部只有在领导点名时见见面、点名后不露面,层层搞“遥控指挥”,既不能及时履行职责,对群众诉求和基层实际也难以把握,无形中与老百姓竖起一堵墙。河南一位农民说,在我们眼里,有些干部就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爷”,我们不熟,也不愿意跟他们说啥。 ——占用公共资源滋生腐败。干部“走读”造成许多潜在的腐败现象。一些干部频繁往返用公车接送,增加财政负担,滋生“车轮上的腐败”,助长了特权思想。一位县城干部说,县里数十位“走读干部”,仅每年花在车辆汽油和保养方面的费用就有近20万元。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原党委书记、镇长崔连海,因腐败问题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经查,崔连海是典型的“走读干部”,办案人员计算,在262天时间里,崔连海的专车报销汽油票150张,金额合计7.269万元,算上节假日,平均每天“花费”汽油费约278元。 ——突发情况易造成重大损失。海南省一位干部说,“走读”的干部,在“德能勤绩廉”考察中,“勤”这一项一般都存在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当本地出现群体性事件、灾难险情、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时,“走读”给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留下隐患。媒体就曾报道,一次洪水猛袭某镇,当县委书记赶到现场时,该镇党政一把手还迟迟未从县城家返回。 |
关键词:走读干部,基层,群众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