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候鸟”爱往城里飞?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王欢 2014-10-15 08:29:3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跑,被称为“走读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这一长期遭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10月13日《京华时报》)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首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听起来滑稽,实际却充分表达了群众对“走读干部”的不满。

  “走读干部”是埋藏在基层特别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乡镇的一块“暗症”,中央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发现查处一大批干部,使这一“暗症”逐渐浮出水面,在带给我们震惊的同时,也警示我们治理“走读干部”刻不容缓。那么,到底是哪些“候鸟”爱往城里飞?

  据了解和笔者分析,“走读干部”这一“候鸟群”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工作在乡镇家住县城的领导。现在绝大多数乡镇都有通往县城的公路,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领导干部又配有专车,来往于家与单位之间都是公车接送。这无疑为乡镇干部的出行创造了便利的客观条件。二是新招录的选调生、公务员。近年来,乡镇招录公务员比例逐渐加大,许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到农村,他们不适应简陋的生活环境,不安心扎根基层,一心只往城里“飞”,成为“走读”的主力。三是两地分居的夫妇。由于工作原因长期两地分居的夫妇数量不少,他们为了“小家”的团聚舍弃了“大家”的利益。在单位往往是点名报到之后就“销声匿迹”,长年累月后很容易就发展成“吃空饷”,环环相扣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干部“走读”是脱离群众的行为,如长期得不到治理,就会促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的继续滋生和奢靡之风的不断蔓延,不仅破坏干部队伍形象,还僵化党群干群关系。因此,我们要下定决心鼓足勇气治理“走读干部”,用制度之网套牢这群“候鸟”。不过,在治理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人性化和科学化,摸准了以上三类“候鸟”往城里飞的不同原因,紧接着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彻底解决干部“走读”问题。(王欢)

关键词:走读干部,整治,查处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