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即兴发言

别让城市病久“病”成“癌”

http://www.hebei.com.cn 2014-05-17 10:1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城市“病”了人也伤痛

  刘采萍:本周《人民日报》做了一个关于中国“城市病“的报道,罗列了许多我们一直在忍耐的现象,比如没完没了的堵车,牢笼一般的居住环境,还有人人忧心的公共安全事件等。其实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已经熟悉到了几乎可以熟视无睹的程度,也一直拿一个观点安慰自己———这就是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必经的阶段。

  但是,这篇报道一个让人意外的观点是: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城市病问题,甚至比发达国家还要严重;在人家不少大城市已告别城市病的时候,国内一些二三线城市在“病症“的表现上,竟然超越了北上广几个特大城市。三位如何看待这个论断?

  周东飞:“城市病“这东西,前面已经有教训了,按说最好是能够避免前车之覆;可是咱们还得来这么一遭,甚至比先前的城市病得更为严重。

  比如我生活的这个城市,还远远算不上超大城市呢,可是一早一晚拥堵不堪。还有“下雨就看海”啊这些毛病,一个也不少……

  李妍:从我自身体会来说,城市病最大的问题,一是交通拥堵,二是居住地与上班地距离过远,每天都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路上,疲惫不堪。有一次九点要培训,我六点半出门,足足在路上堵了近三个小时,最后迟到了。后来我吸取教训,上下班高峰坚决不坐公交车,改坐地铁,但地铁人流量也大,有一次在换乘站足足等了六趟车,才被人推上车!

  丁永勋:地铁的挤,敢跟首都比吗?尤其是高峰时期的一号线,用我一个同事的话说,挤点累点等一会儿还能忍受,关键坐一趟地铁,让人特别没有尊严。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燕郊那30万人每天的遭遇,相关报道我想大家都看过了,父母给子女排队等公交,简直是见者伤心、闻者流泪。

  刘采萍:看来每个人说起在城市生活的艰难,都有一肚子吐槽的话,可是我们都还奔着城市而来,这不就是说,病的不是城市,而是我们自己吗?

  丁永勋:我不同意采萍的说法。人口向城市迁徙是趋势,也符合人的发展理性。中国农村那么多农业剩余人口,如果不转移到城市去,最多也就温饱而已,很难有继续发展的潜力,何况优质资源和就业机会都在向城市集中。

  刘采萍:那我换个说法,不是说人有病才向城市迁徙,而是,当“城市病”如此严重,在这样城市生活的我们,会不会也跟着变得越来越“有病”?就像前面说的,什么都要挤,什么都要抢,在面对许多事物时,心里要先放一种“挤”和“抢”的念头———奋斗变得与理想无关,而成为一种竞争本能。

  周东飞:所以特别累,特别没有安全感,特别没有幸福感。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根本停不下来。

  像我这样的,从农村读书到小城市,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一路都教育自己“要努力奋斗”。结果,生活就被置换成了奋斗。套用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段话说,当有一天回首往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一生中的分分秒秒都在努力奋斗;不为别的,只为要买房子、交物业费、买车子、加汽油、送孩子上培训班……这一生就如此度过了。

  如此回首往事,我会惭愧万分。

  李妍:今天中午我到一个特别火爆的饭馆吃饭,来的人都要排队———严格说,也不是真排队,就是等在正在吃饭的人背后,等人家一抹嘴,屁股刚离开板凳,你立马一屁股坐下去……真的是在抢座位,而不是排座位。我就想到了我们的城市,城市就像这个资源特别紧缺、饭菜特别紧俏、人又特别多的饭馆,你别看它样子不怎么样,可是抢的人却可以完全不顾形象、不讲文明。

  再打一个比方:我上班坐一趟人不太多的地铁,乘客都规规矩矩排队等车;可坐了几次另一条特别火爆的线,感受完全不一样;在那条线路坐车,拼的是谁能抢能推,乘务员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勉强维持秩序。是这两条线路的人素质不同吗?其实坐车的人根本就是一样的。但在不同的线路,人们的秩序表现完全不一样。或许,正是因为资源紧缺,才让人们习惯性地去争去抢,而一旦资源富余了,文明又回来了。资源永远紧缺的城市,正在让向往文明的人们,变得病态起来。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城市病,居住环境,公共安全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