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士卖牛肉粉是否人才浪费
质疑:“硕士卖米粉”是一种人才浪费 除了赞扬和支持,也有不少网友对张天一的行为表示了质疑和惋惜。 新华网网友奚旭初认为,无论“择业是个人的选择,只要自己开心就行”,还是“不管什么行业,只要为社会发展出力就值得肯定”,都颇有道理。但道理有大小之分,比之于学以致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些道理,前者终究只是自我层面的小道理。长时间的教育投入,是需要产出和回报的。这不但是指薪酬,也同样包括对社会的贡献。 奚旭初进一步分析,发达国家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为25%以上,而我国不足10%。显然,今天的高学历人员过剩只是“伪过剩”。“伪过剩”有着深刻的背景,比如产业结构还没有转型成功,影响了对高学历人才的吸纳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学历者“有活就干”,可以理解但无需过分赞扬。 新浪微博网友“@2012ZGZYY”则表示,“读这么多年书却干一个根本与你所掌握的知识不匹配的工作,不是浪费是什么?卖米粉也要高素质,但起码不需要这种高度的‘文化’素质。职业追求确实是自由,但我觉得一个有理想的大学生完全应该从事更有创造性和社会价值的职业。” 该反思的是“功利主义”的就业观 接受高等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这是学生、家长、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理性地看,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生态度,应该远比“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重要。近些年来,从大学生当搓澡工,到研究生卖牛肉粉,“知识精英从事底层行业”的事例并不鲜见。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虽然一些就业者的观念已经转变了,但从整体上看,隐形的职业歧视、功利的就业观念还没有完全消除。这应该是“硕士卖米粉”成为新闻的重要原因。 张天一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大硕士卖米粉不丢人,“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把‘北大学生卖猪肉’、‘清华学生当保安’之类当作炒作的噱头,而是尊重每一个职业、岗位时,这个社会才算是正常的”。或许,正如时评人杨朝清所说,张天一摈弃了单一的职业期望,不迎合世俗偏见,尊重自己内心的价值判断,勇敢地追寻青春的梦想;而摘掉有色眼镜,尊重每一个职业岗位,给予勇于尝试和探索的年轻人更多的社会认同,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
关键词:北大硕士,牛肉粉,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