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班”能否解决“男生危机”?
“男生危机”本质上是教育危机 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越来越多的女生成绩要比男生优秀。2012年,全国大学普通本专科生一共有2391万余人,其中女生人数超男生64.78万人,占51.35%;女硕士人数连续3年超过男生;女博士的比例也在逐年递增。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男生危机”的确存在,而且还有蔓延的趋势。然而,同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男生在就业上比女生更有优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整个社会层面,似乎又不是这么回事,男生进入社会后,普遍比女生竞争力更强,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为何教育界的数据和现实感知不一样?排除性别歧视因素,关键在于教育评价标准和社会评价标准不同。在学校里,老师们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是以考试成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由于女性更加细心、更加乖巧,在机械识记上比男生更有优势;而在社会上,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能力,能力是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再转化,机械识记并不天然成为能力。 所谓的“男生危机”,只是说明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女生比男生更有优势,本质上是教育危机,是我们的教育评价方式不能完全满足男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男生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冲劲等特质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无法得到舒展,男生不得不去收敛自己的优势而去与女生比较谁更乖、更适应死记硬背的知识,这本身对男生就不公平。 开设“男生班”的创新值得鼓励,但是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开设再多的“男生班”都无法解决“男生危机”。有人统计过历年高考成绩,女生分数比较集中,男生分数比较分散。高分的男生多,低分的男生也多。数据不会说谎,这个数据表明,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男生的先天特质决定了男生和女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开设“男生班”只能缩小,不能改变这个趋势。 从本质上说,“男生危机”与性别无关,从性别着手是走上了歧途。改变“男生危机”,教育部门更应该从改变当前的教学评价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着手,而不是开办所谓的“男生班”。当教育评价方式和社会评价方式高度统一时,“男生危机”自然就会消除。(苏宜) |
关键词:男生班,危机,身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