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

“史上最难”的大学生就业能不能改变?

http://www.hebei.com.cn 2014-02-05 11:5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2月4日新华网)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而人社部报告说,2013年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比2012年多增44万人。一个大国一年到头发展就业仅增44万人,这行吗,是多增吗?这个多增到底增在哪里?可不可以用来凑大学生就业这个数?人社部报告说,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与2012年基本持平。事实上,多增44万人凑不了大学生就业这个数,“史上最难”的大学生就业也就没有根本改变。

  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关键在于大学生实现就业人数这个总量增加难。人社部报告说的这个“就业基本持平”大有深意,揭示了许多重大矛盾与尖锐的现实问题。

  一是大学生就业总量上不去的真实原因在哪?如果教育部门推卸责任的话,就可以说这是整个国家经济增长趋缓造成的;如果勇于承担责任的话,这就说明教育部门的就业工作没有抓好抓实,应该总结经验,挖掘最大的就业潜力。

  二是大学生就业的路子宽不宽、广不广、大不大、深不深,有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力问题。如果学而优则仕的人很多,总是想冲看公干应考,拿铁饭碗,挤在体制之下,这就显得没有过多、过大的就业压力,难怪会出现这个“就业基本持平”的局面;如果学而优则商的人很多,出现这种“就业基本持平”的局面,那么说明大学生们的市场竞争水平不够,还很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改变。

  面对这个“就业基本持平”局面,无论学而优则仕,还是学而优则商,都值得反思。教育部门要不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立足当前中国实际,顺应市场变革和发展需要,培养与提供更多高层次、高尖精、高素质的领军人才,为科教兴国、强国富国作出重大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三是各级政府与市场企业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有没有认真抓,形成同心合力,落实到位。如果政府与市场企业多关心他们,完全可以多增加他们的就业总量,何至于是这个“就业基本持平”呢?打个比喻形象一点来说,政府与企业是个大人,大学毕业生还是个孩子,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大人何不扶一扶、看一看、关心关心、照顾照顾一下呢?

  大学生就业不要成为老大难问题,关键是要政府与市场企业多下功夫、多下基层、多惠民生,不断调整方向,开发与开放适应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岗位。同时,还要对这个“就业基本持平”年反思反省,着重搞好家庭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就业,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制定出针对性很强既可灵活操作又能顺应市场变革发展需要的大学生就业方案,不但量化带动大学生就业,还要细化从质上提升他们就业创业的竞争水平。(文/毛承之)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改变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红网
责任编辑:郭晶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