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河北纸媒

用精细化反腐编起“限制权力”的笼子

http://www.hebei.com.cn 2014-01-01 12:1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特约评论员曹旭刚

  周涛是江苏无锡某城区街道办事处的一名主任科员。在中国金字塔式的公务员序列中,周涛属于“体制内”最末梢、但数量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在刚刚逝去的2013年,这批未来的储备干部们与“现役”官员们一样,最先感受到了变化:官越来越不好“当”了,甚至成为一种高风险职业,而那些原本属于这个群体所独享的灰色利益和福利空间也被极大地压缩了。(《南风窗》2014年第1期)

  于公务员个体而言,所谓的“官不好当”或者“官不聊生”,显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明显损害了自身利益。但是,于公众而言,此种状况,可谓期盼已久。毕竟,“把权力关进笼子”,让手握权柄的官员有所敬畏,不敢胡乱伸手,是现代政治的应有之义,也是舆论呼喊多年之事。

  公众都清楚的是,官员生态之所以从此前的“优渥舒适”,到今天的“官不聊生”,根本还在于,中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方面,下了“硬手”,用精细化的思路,从每件“小事”、每个节日入手,坚实推进。一方面,频频出击拿下十多位省部级高官,极大地增强了震慑力;另一方面,“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刚性文件,牢牢地管住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节日送礼等“灰色地带”。如此,官场风气的全面好转,自然顺理成章。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当前反腐声势多么浩大,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依然如王岐山所言,尚处于“治标”阶段,距离“治本”依然有距离。一个典型的例证是,《南风窗》文章在描述基层公务员日子“日渐艰难”的同时,也指出,某些主要领导干部的福利待遇,却甚少受到影响,因为,“腐败更加隐蔽化,更难以被发现”。比如,你禁止喝茅台,我用矿泉水瓶子装着在单位食堂喝;你禁止公车私用,我向下属单位或企业“借”一辆私人牌照的车,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当然,众多基层公务员及某些主要领导干部,“冰火两重天”的状况,并不意味着中纪委的一系列动作是“雷声大雨点小”。事实上,这种“冷热不均”的状况,并没有出乎反腐主导者及公众的心理预期。说到底,目前的官场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彻底解决,只有先治标后治本一条路可走,根本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得到消弭。不从作风问题入手,妄言限制权力,注定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某种意义上,不管是严禁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还是严禁购置节日礼品、烟草制品,其实都是反腐及作风建设进入精细化操作的重要表现。也就是说,正是由于这些看似琐碎的规定的存在,“关住权力”的笼子,才会逐渐成形,领导干部不敢贪、不能贪的格局,才有实现的可能。正所谓,日拱一卒,必有所成。

  在反腐领域,公众一直都期待着能够多打几个腐败的“大老虎”,但换个角度想想,“大老虎”其实从来都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大老虎”永远都只能是不受约束的权力。权力不受约束,即便今天打了几个官员“大老虎”,但又如何能够保证,明天不再生长出几个新的大贪官呢?
归根结底,反腐决不能是框架式的粗线条,喊口号每个人都会,但要真正给予公众希望,则只能走精细化的道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唯有认真俯下身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权力溃烂的地方,切实把权力用各种手段关进笼子,才能抵达现代政治的真谛。期待各种精细化的反腐手段,越来越多,且长效持久。

关键词:精细化,反腐,限制权力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李丽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