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城市生活环境比个人趣味更重要

http://www.hebei.com.cn 2014-02-01 09:1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刚刚过去的这个大年夜,令人欣喜,一样是看着春晚,听着爆竹声,但爆竹声浪已不再席卷京城的夜空。第二天获得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感受:北京城区平均PM2.5数值为140-160微克/立方米,数值远低于去年除夕夜平均410微克/立方米的浓度。

  这一变化,无疑是广大市民创造的。不少人大幅减少了烟花爆竹购买量,有的仅是给孩子买点意思一下。更多的人则宁愿不放,或者买那种电子爆竹。人们内心的想法是共同的,为了少些灰霾,宁愿少些欢乐。

  这一变化,彰显出了可贵的公民自觉。这种自觉,不是通过强制性的禁令实现,而是通过内心的道德约束生成的。它表明,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们,知道空气污染是事关每个人的事儿,大家愿意为清新空气做出一份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首先期待别人去做。人们已经懂得,共同的城市生活环境,远比个人趣味的达成更重要,为此宁愿牺牲一点私利而成全公共与公益。

  其实,对于民俗领域,乃至公民道德习俗领域,法律本不该有太多的刚性,本应该给民众留有余地,让道德的约束在民众内心起作用,而不是外在的刚性束缚。这个大年夜爆竹声稀表明,这种道德约束是可行的,它远比那种法律的刚性要来得婉约。而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公民自觉,能够抵达很多法律所不及的领域和效果。

  不能不说,当初法律一味地禁,虽然获得了清静的夜晚和清净的空气,但人们甚觉年味之失,文化之失,这也是一些城市由禁到放的曲折所在。北京这个大年夜虽然爆竹声稀,但并没绝,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除夕夜文化传统的一种存在感主张。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年,我们又怎么能一律禁绝这种内心需求呢?最新消息称,除夕当天有68个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它并不表明法律禁绝的必要性,只能说明公民自觉意识需要培育。

  今天,首都市民的实践表明,公民自觉是解开法律与民俗、燃放与灰霾矛盾的钥匙。它不是那种法律的一刀切的方式,却以一种愈来愈纯的公民自觉,彰显人们对环境的呵护与珍视,这种自觉意识乃至公民意识、公民精神的树立,对于我们这座城市这个社会的发展更为重要和宝贵,它甚至要比法律来得更有效,更能实现社会的善治。

  在这个现代社会延续数千年的大年夜里,也许那种万籁俱静的寂静,会让这个社会失去更多的根脉。但偶有的爆竹声声,却骄傲地宣示着中国人的这种文化传统。而绝大多数人,通过内心的克制,只在耳中听取这爆竹声,享受这年味感。这种内心的克制,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最令人骄傲的事情么?(兰立露)

 

关键词:春晚,爆竹声,文化传统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