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尾气雾霾贡献不足4%”应反思什么

http://www.hebei.com.cn 2014-01-01 12:3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张贵峰

  中科院近日对北京PM2.5化学组成及来源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这意味着,汽车尾气对雾霾贡献单独占比小于4%。(《新京报》2013年12月31日)“汽车尾气的雾霾贡献不足4%”,中科院的这一研究结果之所以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显然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在“雾霾来源”问题上的知情权;而更在于,该研究结果与此前我们一再被反复宣传告知的一些相关说法和数据,形成了一种非常大的反差。比如,此前媒体曾报道,“北京市相关部门出具的报告显示,雾霾天气成因中,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占到22%以上,超过了燃煤以及高耗能产业”,“研究证明,北京冬季PM2.5中的三分之一都是汽车尾气造成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怀疑“中科院研究”的权威科学性和客观真实性的话,那么这一研究结果,其实已否定了此前“汽车尾气占雾霾22%”等说法的真实可靠性,同时也为汽车一度被视为“雾霾罪魁祸首”的身份,进行了事实上的澄清———与“燃煤、工业污染”等真正元凶相比,“汽车尾气”只不过是雾霾成因中作用相当有限的一个次要“配角”而已。这种背景下,此前包括北京在内的不少城市,以“汽车尾气是雾霾罪魁祸首”为重要依据而已经或将要制定的各种政策措施的合理性、必要性,恐怕也难免会让人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如限购、限行、汽车排污费等。

  站在有效治理雾霾的角度,上述中科院给出的研究结果,除了“汽车尾气是雾霾罪魁祸首”说法被否定,以及相关事实真相得到了澄清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反思?或者说,对于我们的雾霾治理工作,还具有什么值得总结思考的启发价值?在笔者看来,其中最重要的启发价值或许在于,这一研究结果实际上告诉我们,雾霾治理其实首先是一个“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严肃科学问题,应该也必须建立在通过科学调查研究而获得的严格精确客观事实基础之上,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为之;否则,脱离实际和客观事实地仅凭主观“想当然”、“大概加估计”,或者“主题先行”式“先结论、后论证”,势必不可能形成针对雾霾治理的科学决策,更不可能实现对它的有效治理。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
即便“不足4%”,汽车尾气当然也是雾霾的来源之一,但是如果只是抽象笼统地强调“尾气也是雾霾来源”,而不进一步科学准确地厘清“雾霾来源”的具体大小比例、轻重主次,显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甚至可能会产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负面效果。同样在其他的各种污染治理过程中,如果我们仅仅一味看似高调地强调“污染治理,人人有责”,而不进一步精确细化区分其中具体责任的大小分布、轻重缓急,“一刀切地同样打板子”,甚至图省事地“柿子拣软的捏”,责大责小全都一个待遇,那么势必会产生一种既“不鼓励减少排污”又“鼓励不减少排污”的双向逆反激励效果,最终让污染治理既无公平也无效率可言。

关键词:尾气,雾霾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李丽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