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方案调“存量”,也应调“增量”
全国假日办就明年法定节假日调休方案的征求意见昨日结束,在“三选一”的定项选择限制下,保留春节和国庆两个7天长假的“方案三”获得最高支持率,在各门户网站得票均超过了半数。不过,明年的放假安排是否会按照得票数最多的方案执行,目前还不确定。 不得不指出的是,这种选择也只是“退而求其次”而已,因为还有不少网友对三个方案都不满意,问有没有多放两天假的“第四方案”,其中呼声最高的,是延长春节假期、恢复五一黄金周等。归纳一下网民的主要诉求,是不满足于在现有11天法定假日的框架下拆拆借借,而希望延长假期,尤其是增加长假。至于长假是放在以探亲团聚为主的春节,还是以休闲出游为主的五一,则各有不同的想法。 既然是征求意见,就难免众说纷纭。这类需要征求意见的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利益和诉求,很难取得整齐划一的结果。但不能因此否定征求民意的作用,其实,在莫衷一是的意见背后,还是可以找到最大公约数的:希望多放两天假,提高国人的休假质量,可能就是这个最大公约数。 不久前过去的十一长假,因为遭遇路上堵车、景区堵人,很多人开始“反思中国式长假”的休法儿。既然休假变成了受罪,还不如宅在家里省心,为何还有这么多人盼望长假? 首先,长假的拥堵和乱象,可能并不是假期太长造成的,反而恰是因为假期太少、旅游出行的需求集中释放造成的。另外中国地域广阔,流动人口和两地分离的家庭很多,回家探一次亲,如果没有三天以上的长假,恐怕连路上的时间都不够。这也是“中国式长假”的现实基础之一。除此之外,也不能仅看到堵在路上和景区的人们“吐槽”长假,还有一些人,就是利用假期放松、学习、充电,甚至宅在家里哪儿都不去。让劳累的中国人能多休息两天,不是也很好吗? 说到这儿还要介绍一个背景,除了双休日之外,中国的法定节假日只有11天,略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随着社会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休假和休息时间,是一种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当下,由于带薪休假可望而不可即,一些劳动者连正常的双休日都无法保证,只有全国统一的长假,才是相对有保障的休息时间。所谓“到碗里的才是肉”,公众对长假的渴求,也就可以理解了。 因为以上原因,如果保持11天法定假日不变,无论怎么调整和拆借,只不过是“朝三暮四”的组合罢了,都无法令人满意。因此,假日安排不仅要合理用好“存量”,也要适当增加“增量”。 当然,放假也不是越多越好,很多人反对放长假,也是从“大家都不工作会造成巨大社会损失”这样的经济理性来考虑的。但是,人不是机器,休息不仅是基本人权,休息好也可以更好地工作。当然,对社会和企业来说,休息也是一种成本,如何平衡休息权和社会运行的效率,设多少天节假日才合适,需要数据支持和精细测算。 通过横向对比,并结合现实国情,应该说,目前再增加一两天的法定假日,还是有一定空间的,应该不会影响到经济增速和社会正常运行。而把这一两天加到春节,形成一个大长假,就可以满足很多人的愿望,既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也可以分散交通出行压力。当然,增加假日究竟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什么影响,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评估。作为主管假日安排的专门协调机构,全国假日办应该干更多这样的事。(铁永功) |
关键词:假期方案,长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