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高结余”亟须调整管理导向
一方面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另一方面是医保基金“钱多到花不出去”,医保基金的管理正面临效率难题。有官员指出,到2012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7644亿元。基金结余率畸高不利于保障作用的发挥,医疗保障制度需要转变理念,减少结余,提高报销比例。(12月2日《经济参考报》) 虽然结余问题年年谈,结果不但没有得到缓解,数量反倒不断增递以至于达到了7644亿元之巨。总而言之,支付力不足,报销比例过低,医保经费使用效率过低是结余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 对于医保资金的使用,时下绝大多数地方采取的是“总额控制”医保付费方式。由当地政府医保经办机构,根据当年当地医保筹资水平,并参照各定点医院前一年或数年实际发生的医保费用,为各定点医院预定全年的医保费用控制总额,同时要求各定点医院在一个年度内必须完成一定的总工作量,如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入院再出院”的情况,一方面是很多病人的医保费用达到限额之后,就会被强制出院再办一次入院手续;另一方面,则是医院以医保费用使用完毕,而拒绝接诊医保病人。除此之外,医院为了合理控制和分配医保资金,往往会在治疗过程中,尽量不使用报销范围的药品而让患者自费,导致“看病贵”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一边是医保筹资水平低,一边又是医保结余高,这显然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对于医保结余率,世界各国大多以医保10%的结余率和商业医保10%左右的风险提留金作为惯例,国内年均高达20%的结余率显然过高。对此,原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曾表示,医保基金大量结余情况不正常,为地方和部门挪用制造了机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可那么多基金还放在那里,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还屡禁不止”。由此看来,转变管理思维,从根本上解决结余过高的积弊已成当务之急。 时下“医保高结余”的根本问题,表现上是属于管理方式出了问题,其实质上是管理方向出现了偏差。时下的管理取向更多是基于“以权力为中心”,是围绕如何方便管理者自身而进行的制度安排,而不是以“以权利为中心”进行的规则设计。无论是“大病限额”还是“总额控制”,在管理方式上简单易行,但在使用效率上却十分低效,甚至存在医保基金的大量流失和大量结余并存的现象,使得百姓的医保水平难以获得保障。 解决“医保高结余”的出路在于提高报销比例,使医保的保障水平得到提高。但根本上还在于如何提高其使用效率,让大病者和弱势者得到保障,让有限的资源用在关键处。医保资金的管理,既是技术上的要求,更是导向上的调整。只有实现由“管理者为主”向“被管理者为主”,才能实现真正可期的前景。(唐伟) |
关键词:医疗保险,结余,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