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河北纸媒

“台账会”背后是政绩考核的“失重”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3-12-03 15:17:0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前不久,武汉市一市直单位反映,仅去年全年,该单位就接到了1300多个开会通知,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开5个会。更有基层干部坦言,“每天都疲于奔会,最多一天要开9个会,根本腾不出时间来办实事,工作只能晚上加班做”。(《人民日报》12月2日)

  开展工作离不开开会,对于一些上级的重大指示精神或重大决策,没有会议这种既传达又解答的形式,下级官员可能对于精神实质拿捏不准,由此就会厘不清工作总方向,工作重心极易出现偏差,而开这样的会正可以避免这样的失误。因此对于上级召开的这样会议,不但不能精简,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而下级参加这样的会也是对自己工作思路的一种清晰化梳理,这样的会议无可厚非。

  然而客观地说,这种承载着重大指示精神或重大决策的会议不可能天天召开,因为“重大”二字本身就是一种理性限定,只适用于极少数情况。如果都“重大”了,实际也就不存在“重大”了,这样的会议如果变成了一种常态,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也是对“重大”二字的贬值,其背后损失的就是工作效率和会议成本。再说,一次重大会议,意味着后面的工作重点在于落实到位,并产生效果;一次这样的会议,其后面应是一系列脚踏实地的跟进,这都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而如果一个会议接一个会议,马不停蹄脚不沾地,如何有时间和精力将工作落在实处?

  一年开1300多个会,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开5个会,显然不会都是重大会议,绝大部分只能是一些习惯性的“台账会”。按“台账会”惯例,本级官员要参加上级官员召集的会议,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然后再召集一个会,向下级官员传达上级信息催促工作进展;之后下级官员再开个会向更下一级官员分解落实指示精神,每个会都是一对一单线进行,相距再远,也要赶场。如果不到会场点个卯、发个言,说点客观上还没有进展的“进展”,上级的工作台账上就无法显示落实情况;如果更上面检查下来,就会被认定为没有抓落实。而如果点了卯、签了到、发了言,即使工作还没落实,在台账上也算落实过了,今后若真是出了对工作不利的问题,那也算是有了原始记录,上级也就推脱了大部分干系,所有的板子都是下级挨着。

  上面有检查下面就有交代,台账上来,台账上走,台账既是一种上级落实工作的记录凭证,也是一种上级推脱责任的工具,更是一种通行于各级机关的折子体语言。在一些地方,成也台账,败也台账,它强大的现实功能和统领一切的重要性,使官员对它钟爱有加。台账在手,就是主动权在握,进可攻,退可守,有了成绩就是自己开会有方,出现了失误就是下级没有按发言落实,所以,不管哪级领导,没有人敢不重视它。而每级会议召集方,都会有这样的台账,以台账为核心,层层向上,以会场点卯、台账签到、现场发言作为将来落实工作的考核依据。这为各自将来的辗转腾挪留下了想要的空间,所以,才会出现一年开1300多个会的现象。一年开1300多个会,使基层干部没有了办实事的时间和精力,但却使上级领导有了写在纸上的资本。这种工作作风的虚浮,其背后就是领导政绩考核制度的失重。政绩考核,本来应当是实来实去脚踏实地的事,但在一些地方,却成了纸来纸去、脚踏台账的事。这使得上上下下都被裹挟于一种虚无缥缈之中。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要从领导政绩考核制度入手,破灭其中所有的虚浮泡沫,让一切都来自于实际融汇于地气,使失重的政绩考核制度回到坚实的地面。(马进彪)

关键词:台账会,政绩考核,会议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