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时评

我们该对艾滋病“视而不见”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03 07:4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北京佑安医院,向在防艾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慰问致谢,为正与病魔作斗争的艾滋病患者加油鼓劲。(12月1日新华网)

  艾滋病是施虐全球的疾病,但却不应该披上“21世纪死神”的外衣,因为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首例艾滋感染病例到现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也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这期间也是各种理念灌输的过程。从提倡安全套的普及,到传播途径的科普……而杜绝歧视则是近年来所着重的。

  对于艾滋病人的歧视,并不是萌发于公众的优越感,而是大家深入骨髓的恐惧感。群众的恐慌在某些时候很容易随风扩散,而当初九十年代对于艾滋病以讹传讹的误解,则直接扭曲了几十年来人们的正常心态。避之唯恐不及,成了最真实的语境体现。

  不仅是公众,连医务工作者也风声鹤唳。去年天津25岁的肺癌患者小峰因为自身携带艾滋病毒,求医屡次遭拒。不得已小峰私改病历隐瞒病情,最终手术顺利进行。当时这事也引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的关注,他致电卫生部,要求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艾滋病病人接受医疗救治的权利,不得歧视。

  害怕艾滋病这事还真不能用常识来进行解释。虽然我们在各种公益电视、报纸都已经学到,和艾滋病人的正常接触是不会感染的,但在生活中,还是照旧上演着主观或者无意的歧视,甚至能细化到沐浴场所也要设立禁止性病、艾滋病患者入浴的标志。可以想象到,国人神经的紧绷程度定然会让艾滋病人感到不舒服。

  话又说回来,中国人基本上都是善良老实的,看待艾滋病人我们很多时候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从不歧视,转变成“不重视”,这是让艾滋病人感到宽松的关键一步。只有对这个群体“视而不见”了,当成类似感冒发烧等免疫小疾病一样,艾滋病人该有的正常状态才会落地。

  魔术师约翰逊虽然是艾滋病人,美国人依然把他当成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且对他的各种公共活动一点都不指手画脚。笔者觉得,一种社会所应该有的自信起到很大作用。有的国人之所以惧怕艾滋病人,就是怕他们绝望到要报复社会,从而采取某种极端方式,而自己会不经意间成为受伤害的人。这种“有罪推定”,不仅歧视了艾滋病人的身体,更是抹黑了他们的精神。

  电影《最爱》把这个群体的内心独白奉献给我们。在每个人内心都有柔软的地方,即便身体遭到巨大的不幸,但人性的善良以及渴望社会回归是不分疾病与否的。他们也许不奢望我们会献出爱心,不过那种不带标签化的眼神,该是我们以及这个社会对他们最起码的祝福!(谢伟锋)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科普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