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共识下购车摇号更需透明
从目前情况看,北京摇号购车指标压缩将不会有什么悬念。 根据《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到2017年底,北京市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将控制在600万辆以内。而截至2013年7月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35.4万辆。按照现行的摇号购车规定,北京市每个月将增加2万辆机动车。显然,如果依然维持这个增长速度,2017年底600万辆的目标肯定会被突破。简单的计算就很明了,假如600万辆那个数字是一根红线绝不许越过的话,那也就只有压缩指标一途。 北京目前交通拥堵不见好转,雾霾更是日益严重,尽管限行、摇号这类措施,因其有损公众财产权等个人权利而一直存在争议,但在现实之下,公众也只好认了。从趋利避害的角度,公众认可这些措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从权利的角度,公众个人权利的让渡对应的自然是措施和政策的公平与公正。《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积极意义,此目标,显然也存在深厚的民意基础。但是需要看到,目标的正义性,并不意味着相关措施和程序就可以粗糙,而目标的正义性,也只能通过过程和程序的正义才能最终获得。 北京购车摇号自2010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3年半多的时间。效果如何暂且不说,起码目标指向还是很正义的。但这个措施一直存在巨大争议,比较而言,对于公众财产权利的影响还不是最受关注的,争议的焦点,实际在于此项政策是否真的做到了公平公正,因为不断出现以此寻租的消息。虽然这些消息很快被有关部门出面否认,但却因程序公开上存在瑕疵,摇号政策的公正性并没有消除人们的疑虑。如今,摇号指标缩减即将成为现实,公众个人权利也将被进一步压缩,因此,有些以前公众曾经提出的问题需要再次提出。 首先,摇号的程序需要进一步公开透明。目前的摇号,采取的是现场公证、媒体直播等形式。这虽然也是一种公开,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还有很大差距。例如,每个月的指标是否真的对应到相应的个人和单位?有没有暗箱操作的可能?是否真的每个月就新增了指标所限定数量的机动车?如许疑问,公众一直怀疑了很久,依靠目前有关方面仅靠嘴皮子回应的办法显然无法打消公众疑虑。最起码,对3年半来的摇号政策,需要进行一次“审计”了。 其次,公车是否严格按照规定限行、封存?依照目前的政策,北京的公车也按照尾号每周限行一天,并且公车的限行规定比个人车辆还要更严厉一些。个人车辆限行时段是早7点至晚8点,限行区域是五环以内(不含五环);公车则是全天24小时限行,限行区域是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这些规定如果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当然好,但特权在中国不乏丰厚的土壤,公众对于公权力能否真正受约束的质疑也是有充分的合理性的。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没有看到对于公车限行执行情况的彻底调查。 治污与治堵,之于正在快速城镇化的中国各地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而类似北京这样资源集中的城市,如果城市功能结构不做大的调整,单纯地修修补补很难取得什么实质性效果。目前摇号限行这类治污、治堵的措施,其实是承诺给人们一个美好的期许。假如公平与公正再出现问题,那这些政策就不仅仅是破产的问题,而是在永远正确的名目之下,蚕食剥夺公众的个人权利。(徐冰) |
关键词:购车,摇号,环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