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即兴发言

青春,除了时代之伤还有更多……

http://www.hebei.com.cn 2013-07-14 08:1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年轻人“总受伤”是种时代病

  集月音:这不只是年轻人自己的问题,更是时代病,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来剖析,这正是某些社会肌体“亚健康”的病理表现。

  周东飞:我一直在想,今天的高考跟我那个时代的高考有什么不同?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回答了今天的年轻人跟我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到底有什么区别。我高考的时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那时候,考得上大学,基本上就等于进了保险箱。这意味着,你从此之后就成了所谓“国家人”,国家管你的工作,管你的粮食,管你的住房,管你的几乎一切。现在,大学已经大众化了,甚至可以叫全民化。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依然苦恼,因为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大学文凭没有包票效应了。现在的年轻人必须自己去市场中为自己找饭碗,找不到就没得吃。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头,后来还有房子、车子、孩子,等等一系列麻烦事儿在等着呢。现在的年轻人,不容易。

  马想斌:前段时间,电影《中国合伙人》很火,很多人看了觉得创业那样热血沸腾,但走出电影院后,没几个人因为这部电影而去投入到创业的行列。我看完之后的定义是身于80年代和生于80年代还是有很多的差别。电影里有这么一句台词———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身于80年代的那代人,对于他们是一个哲学问题,但这个问题对于生于80年代的年轻人来说,是个现实问题———我们是否还有能力与激情,来决定自己想要的未来,改变这个世界?

  作为年轻人,极度渴望拥有公平的机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命运。但现实恰恰相反。我那些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毕业后很多人选择,去体制,去国企,但在门槛前面就失败了。有个新闻,山西一个年轻人,原本毕业后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价值。但是在北京打拼了一段时间后,无奈回家。回到家后,参加法院系统考试。靠着他父亲在当地政法系统的关系,自己得到了公务员的身份。所以说,当下的现实是,年轻人通过自身奋斗改变命运、实现个人理想的途径变窄了,自己的梦想要么成为一种奢侈的自嘲,要么沦为现实的负重。

  周东飞:其实,用改革欠火的理论,完全可以解释年轻人的苦闷。过去我们搞的一直是计划经济,人也是计划的一部分。但是,这种体制是难以为继的,所以必须改革。于是,作为年轻人,获得了选择工作的自由。当然,获得这种自由,同时也丧失了国家包管起来的福利。这种丧失或获得,到底是好还是坏?如果竞争是充分的,各种要素是真正自由的,那么,它就是好的。然而,我们的改革并没有同步进行,市场在进行改革的同时,一些领域的改革是滞后的甚至是停止的。它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是权力没有受到必要的约束,当就业的资源越来越紧缺的时候,权力的嚣张就越发显得可恨。萝卜招聘之类,是权力不受约束的最有力证明。

  集月音:我认同这是改革不够深入带来的并发症,除了城乡之间的藩篱,二元化的格局其实无处不在,外地人和本地人,有户口和没户口,临时工和全职工,有“编制”和没“编制”,有住房和没住房,不幸的是生不逢时的年轻人总是处于其中弱势的一方。

  社会正在急剧转型,但是给予年轻人的庇护却太少了。年轻人一方面,面对的是社会阶层固化,资源越来越流向少数强势群体,机遇越发难寻,以至于海归硕士都要抢着去做清洁工,另一方面,又是物价飞涨和房价高企,带来难以承受其重量的生存压力。

  周东飞:GDP蛋糕虽说一直在增长,但总量也就是那么一块。企业分多了,政府分多了,民众的自然就少了。年轻人拿到手里的少,有理由吐槽,这不是让辛苦的农民工拿多一点,就能够掩盖的。

  集月音:这些年经济增速上虽然一直处于“牛市”,但相应的民众的幸福指数却一直处于漫漫“熊途”,社会保障上的短板一直没有补齐,年轻人没有立场拒绝加班,没有立场要求福利,但是却要面对结婚生子、赡养老人等等生活压力,尤其独生子女,夫妻两人面对的是四位老人。而国家却没有完善地提供这些基本民生保障。

关键词:最难就业季,年轻人,理想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