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书店为啥活不好
两年前,香港三联书店关闭了羊城的最后一家书店,挥别广州市场。或许,他们的负责人会庆幸于打道回府。在内地开书店,必须要接受一个哀伤的警告:过去10年里,近五成民营书店倒闭,近几年来,内地没有出现一个新的书店品牌。这是在书业广为流传的调研数据。但是,真正让人感觉到衰微秋意的,还是一家又一家书店出现在新闻的标题里,却消失于现实的生活中。 相比之下,香港的实体书店是幸运的,无须面对势如破竹的网络书店,还保有着情况尚可的阅读氛围,它的业态创新能够奏效,得益于难得的天时。在一些国家,网络书店打折售书还会受到处罚。但是,内地的书店市场,是没有任何遮掩的白刃战,香港没有的风险因素在市场风暴中悉数落下。从独立书店到连锁书店,从专业书店到超级书店,从复合经营到规模效应,从折扣大战到逆袭网络,为了存活下去,内地实体书店主演着比香港更为迅速而丰富的业态更迭,试图通过凌厉的蜕变来突围市场、寻觅生机,但折戟沉沙的故事似乎并未因此减少。即便是在香港市场,不少受成本所迫、只能寄于梁上的“二楼书店”,也随着租金上扬而“越走越高”。 在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破产、最大连锁书店不得不“数字化改造”的事实重击下,实体书店的没落成为许多市场的最终审判。所见到的实体书店尚有发展的地方,往往有着自己的环境前提,而这些前提是另外的市场暂时甚至永远无法复制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朴素的古语,解读了内地和香港的实体书店发展之异。 在内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扶持实体书店的政策次第颁令。而一场釜底抽薪、改变“环境系数”的尝试,自3年前新书限价令被驳回、去年再度报批的拉锯中,成为内地实体书店若即若离的救命稻草。 然而,不管是春风夏雨的香港书店,还是栉风沐雨的内地书店,盘活阅读市场的关键并不全然系于终端的千变万化,破题内容之困、坚持内容为王才是立足“注意力市场”的金石之策,这也是所有出版人共同的命题。 |
关键词:实体书,网络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