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丁锦昊的“到此一游”说开去……
“丁锦昊到此一游”。 丁锦昊这个本来不错的名字,这两天作为一种不文明行为的符号,为大江南北的人们知晓。本周一的消息是,南京丁锦昊的父母主动联络媒体:“我们向埃及方面道歉,也向全国关注此事的人们道歉!”丁家父母表示,此事是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发生的,孩子也意识到了错误,恳请大家原谅。 因为丁锦昊是未成年人,所以舆论并未就这种极其丢脸的行为对当事人追责。但丁家父母不是未成年人,他们为什么当时没有进行制止,为什么从来没有这个文明意识?昨日,更有网友在看到新华社提供的跟进报道照片后质疑,丁锦昊父母在道歉中提及的“事先不知情”存在欺骗之嫌。因图片中无意拍摄到的一名成年男性游客的身高仅到被刻字浮雕人物的小腿处,当时还未成年的丁锦昊身高应该是够不着浮雕人物的上半身位置并留下“到此一游”字迹的。有网友怀疑,还很有可能是其托举着帮助孩子完成涂鸦的。“我想说,看石壁前成年人和石壁的高度相比,刻字小孩要是没有家长抱着能刻得了吗?道歉说孩子不懂事,我看十有八九是家长教的。”“家长教育的缺失和万般纵容,造成部分孩子比较自我。” 对“某某到此一游”的批评,不是这两年才有的,1982年,电视台经常播放的动画片中就有一部叫《王七到此一游》,还出了同名小人书。其内容说的就是一个叫王七的人到处题字“到此一游”,最终受到教训的事情。即便丁锦昊的父母在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从没看过这部众人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但在之后的30多年中,居然一直就没有建立起这种行为极没素质的观念,没有形成羞耻感,进而没有约束自己的子女,终于把一个未成年人推到全国舆论的中心。其中因果循环,真是令人扼腕。更让人痛苦的是,丁锦昊的家庭,绝非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全国各处旅游景点,所见不知凡几。联想起不久前故宫中和殿木质窗棂被人生生扒出一个口子的新闻,真是急切盼望能出台更为严厉的法律并能得到严格的执行。 由此念及,游人在文物建筑上刻“到此一游”我们心疼不已。但这些同当下以城市改造为名,对古建筑进行的“到此一拆”比起来,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仅以济南一地举例,前年,力保八年、始建于宋朝的武岳庙终于还是被拆了,虽然还要复建,但已不是原汁原味;去年,百年英国老领事馆在文保单位眼皮底下变成废墟。除此之外,原在济南东流水街的清代著名藏书家周永年故居、清代著名学者马国翰故居、原在旧军门巷的清末名将丁宝桢故居、济南名士辛铸九的辛氏公馆都已经被拆完了。 游人在古建筑上刻字是素质问题,官府主导的、把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建筑拆光,可就不仅仅是素质问题了。早先在西安兴教寺拆迁发生的纠纷中,人们就嗅到了浓郁的铜臭。总不能真像庄子当年说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吧?(张丽) |
关键词:到此一游,丁锦昊,古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