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论坛热帖

少点主义,多点电影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18 08:0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记得小时候上语文课,所谓阅读理解,无非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两三个要点把一篇课文给打发了。上大学念文学系,才知道这是最不得要领的读书法———一篇好文章,一部好电影,假如看时快意、看完回味,必有它直达人心的诀窍,不是一两个主题就能打发的。由此,近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著名编剧柳建伟的一番话,就令人有点难以接受。他点评近期四部高票房的作品《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西游降魔篇》、《一九四二》时认为,这四部电影可称为“无害电影”,但从长远看对人民利益有损害(见昨日《扬子晚报》)。

  用他的话说,“《泰囧》对拜金主义没有明显批判;《北京遇上西雅图》是对极端个人主义的自然主义阐释,《西游》是中国文化瑰宝,应该保持其神圣性;《一九四二》对民族自信的打击很大,如果让外国观众看了,他们会认为中国人就是这样”。读完这番话我倒觉得,为何“手撕鬼子”的抗日剧大行其道,活活把历史片拍成科幻片,这种主题先行的“题材正确”,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当然,柳建伟说的属一家之言,他本人是不错的编剧,有文艺批评的自由。毕竟“利用小说反党”的年代已经过去,在文艺普遍降格为娱乐的今天,重视作品的精神维度依然有其合理性,也符合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而且,假如把柳建伟的看法视为“主旋律”的声音,那么,同是“主旋律”,今年1月13日中央台《新闻联播》不仅表扬了《一九四二》,还引述专家意见认为“中国需要这样的电影,也需要更多具备历史情怀和责任感的电影人”。

  鲁迅先生评《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有不同解读,实为正常。但要说“对人民利益有损害”,未免言重了———人民群众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就好像柳先生眼中的“神圣”无比的《西游》,你若去翻翻吴承恩原著,比如唐僧师徒遇着蜘蛛精的七十二回,明显“涉黄”,可就因为86版《西游记》主要观众是儿童和放假学生,现在大伙都当儿童剧来看了。可自《西游》诞生起,几百年来大伙看原著,也不见得读者都成了流氓。

  总之,《泰囧》拜金不拜金我不知道,只知泰国旅游火了一把,人家女总理还接见导演徐峥来着。还有许多小年轻看完“极端个人主义”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决意去西雅图拍婚纱照,人民利益有没受损姑且不论,对人民的“荷包”确实有害。

  但问题要害不在人民那边,问题在于柳厂长作为电影行业内行人,我不明白为啥要说外行话。大家都知道在原有国家拨款的电影生产体系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商业电影是夹缝中生存。用冯小刚导演最近的话说,“又要满足观众和市场的需要,又要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非常挣扎”,导演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明明知道这样好,还要往不好了改”。柳先生所在电影厂也许可以不考虑市场的问题,但对同业理应有同情之了解。因此,还是“少点主义,多点电影”为好。 □麦嘈

 

关键词:西雅图,电影,阅读理解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段沙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