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专题库>>专题新闻

世界出版大国陷阅读尴尬 图书消费20年未变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17 16:5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书价到底高不高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8年出版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于目前的图书价格,有51%的读者认为“比较贵”,仅有31.8%的读者认为图书价格合适。可见,整体来说读者认为书价偏贵。因此,有观点认为,书价太高是阻碍我国人均购书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我现在要说书价不高,一定被人拍砖。”徐冲说:“高和低是个主观的感受,关键看你和什么比、怎么比。和我们的收入比,和其他文化消费比,和国外图书比,中国的书价真的不高。”他说,这30年我们的收入增长了50倍,但图书价格只上涨了20倍至30倍(不同图书有差别)。1980年我们看一场电影是0.15元,现在一般是50元,上涨了300多倍。和国外图书相比,我们的书价只有人家同类图书的1/3或1/5。

  徐冲认为,书价过低导致图书零售业难以维持,中小书店纷纷关门或转行;作者的收益难以体现智力活动和知识创造的价值,缺乏写书的动力,于是好书少,而好书少读者就少,反过来,读者少,书籍的印数就不可能上去,形成了恶性循环。

  “从出版业本身来看,人均购书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好书吸引读者,尤其是原创的优秀图书太少了。为什么没有好书?没有创作的动力啊,因为靠写书我养不活自己。”徐冲说,除了少数畅销书作者,在中国要靠写书养家糊口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鲁迅活在现在,他绝对养不活自己。他的那些杂文集都很薄,定价肯定上不去。”

  “如果书的质量很高,读者觉得物有所值,可能对书价就不会太计较,但问题在于现在一些出版社热衷于做大书、伪书、跟风书、项目书,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书拼命打折,让读者觉得书价水分太多,书价虚高。”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说。

  “每一分的品质都是每一分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说,就以《辞源》修订版为例,我们已经投入5年了,还要8年时间才能做完,160个专家参与,但现在仿冒的图书出来后,打了折给书店,书店就很高兴了,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图书的价值规律。

  偏低的书价自然难以激励人们写书著述。2010年我国共出版新书17万种,假设每一种图书都是由一位作者独立创作的,那也只有17万作者。“我们13亿人口,每年就这么点儿人在从事知识和文化的创造,不是太可怜了吗?”徐冲说。 

关键词:出版,图书,消费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李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