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之选应对全球自贸新局
目前,全球范围内逐渐趋于巨型化的区域自贸区,势将左右全球经贸的发展格局,对中国对外经贸也会产生影响。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步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传统市场,向其他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扩展,呈现出全球化趋势。美、欧、日出口额占中国出口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53%大幅降至2012年的41%;同期,东盟出口额占中国出口额的比重从7%上升到10%;印度的数据从0.7%快速上升到2.3%;非洲和拉美的相应数据分别达到4.2%和6.6%。这四大新兴市场的出口额目前已占中国出口额比重的1/4。 作为世界工厂和东亚生产网络的中心,中国同周边亚洲国家间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供应链及中间品的贸易;同非洲和拉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则是有很强互补性质的传统贸易,主要是中国进口矿产品、原材料并出口最终制成品。中国对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虽主要集中于原材料行业,但也开始向制造业延伸。这有助于将这些国家带入全球生产网络,同时也扩展了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 截至目前,中国共签署了15个自贸协定,其中7个已生效,正在谈判的有8个(包括东盟10国同6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中日韩三边协议)。 但值得关注的是,美欧自贸协定、日欧自贸协定、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都在进行,最终三大区块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3,占中国出口总量的近一半。为此,首先需要观察上述自贸区成员对“中国制造”的需求是否会下降;其次,为了利用这些自贸区的优惠条件和供应链便利,外商投资,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生产布局,可能会转移到这些自贸区内,同时也会吸引中国的资本流向这些区域;再次,由于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不同,美、欧、日形成并主导的国际经贸新规则和新标准,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可能构成挑战。 积极应对变化,是智慧的选择。中国积极参与周边自贸区的建设,这些自贸区的标准和规则也在向广博和纵深发展,参与全球经贸游戏规则的形成。新一轮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政策,不仅能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会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谈判的展开,逐步树立中国在全球经贸治理体系中的主动地位。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各类自贸区建设,充分利用新一轮自贸谈判的契机,将有助于国内经济的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
关键词:出口额,中国出口,供应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