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遗体”冷漠不除,捐献者热情难再
4月9日,在安徽一家医院,两家接收遗体和器官捐献机构的工作人员,当着病人面上演“争抢戏”,病人最终放弃了捐献遗体。微博发出后引发网友的关注。(4月10日《南方都市报》) 4月9号是约定的捐献意愿签署时间,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下属的安徽医科大接受站的负责人付杰先到,付杰进来之后没太多问候,就向许宝介绍捐献的相关事宜,显得很没人情味。很快,合肥爱尔眼科医院的人也如约而至,“拿着一束花”。随后两家机构就当着捐献人许宝的面争抢起了“遗体”和眼角膜,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地交锋,全然不顾一旁捐献人的感受。 捐献人会想,自己还活着,别人已经在争抢自己死后的“成果”,已经把他当成一具遗体、一个死人了,自己为社会做贡献,得到的回馈却只是冷漠与贪婪,捐献人难受并表示不再捐献遗体也就可以理解了。 事后,医科大接受站负责人付杰还振振有词地说:“如果当事人想不通,可以不做,我们工作方法一直是这样。”“抢遗体”时霸道,毫不相让,捐献人不捐了,却又无所谓。一次很好的遗体捐献活动就这样被搞砸了,还伤害了捐献人的感情。作为接受方的负责人,不道歉,不惭愧,不反思工作方法,却还满不在乎,让人寒心,又让人怀疑其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中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器官移植,而公民逝世死亡后捐献器官的人数,这么多年来一共只有104,1500000比104,结果是绝大部分患者死亡或者等待死亡。作为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分站的负责人,在与捐献人打交道时,如此缺乏关怀和人情味的工作方法,怎能取信于人而利于工作顺利进行?每少一个捐献人捐献遗体,则可能意味着数人要在痛苦和绝望中死去。爱尔眼科都象征性地拿了一支花去,红十字会的接受站却什么也没拿,去了就冷冰冰地谈捐献。在紧缺器官捐献的情况下,捐献机构的这种官僚作风,肯定是无补于现实,只会更加浇凉有意愿捐献者的热情。 2012年我国慈善捐款总额只有700亿元,这几年来持续下滑。其原因正如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所说:“中国公立慈善机构的管理人员水平偏低,管理能力较弱,公信力、募款能力、治理和运营方面最近几年一直都在走下坡路。”慈善机构存在的问题同样适用于捐献机构。而此次涉事的安徽医科大接受站,本下属于红十字会,这让不少网友大呼“又是红十字会”。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增强公信力,让捐赠人放心捐赠善款捐献遗体,需要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要能理解捐献人的感受,对捐献人的家属要能适当给予优待,对捐献人要能给予与其贡献相称的尊敬和荣誉,要能将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与其工资奖金紧密地挂上钩。这样才不会让人看到面对活人捐献人时,冷漠贪婪得像争抢腐食的秃鹫和鬣狗,捐献人不捐了,却又与己无关得像旁人一样的捐献机构。 文/戴先任 |
关键词:抢遗体,捐献者,红十字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