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莫言“墙脚”是种“伪信仰”
清明小长假三天,莫言旧居接待的游客超过千人。有些游客甚至抠墙皮、挖砖块,只为“沾文气”。从去年的“拔萝卜”到现在的“挖墙脚”,持续的人流对莫言旧居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害。(4月7日《京华时报》) 致敬一位作家,有千万种方式。而拔萝卜、抠墙皮,显然是另类、极端、蛮荒的“创意”。从莫言获诺奖始,高密的那座老屋、那方田地,就开始了被神化、被蹭被分的命运……恰如一幕荒诞剧,疯狂地开始、疯狂地持续,围观者拍案惊奇,剧中人不知所以。那些自称“留作纪念”、意图“沾沾文气”的人,似乎从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失当、失态。但所幸,旁观者并未失去理性的评判标尺。 就算对莫言爱得深沉,在“物权”概念广泛传播的文明社会,也不应抠墙挖砖,损害其老宅。当然,有些人会祭出各种论证,将自身行为合法化:顺手牵羊,只因对莫言太过尊崇,所以想拿个物件、借以表达心怀——此类逻辑其实很无厘头,情感亢奋,不应成逾矩理由 拔萝卜、抠墙皮,轮番升级的出格之举背后,公众所窥见的,乃是一瞬之间“文明人”到“破坏者”的退化。此情此景,所包藏的隐患不可谓不多!比如,文明规则的孱弱;个人自我约束的形同虚设;再比如,各类原始型的“伪信仰”,还相当程度地占领着民间市场。 莫言旧居遭遇的膜拜,说到底仍和某些国人偏颇的认知观密切相关。首先,便是旅游中的“签到”心理。凡到一地,必求立此为证、寻物留念。从此角度说,扒走莫言家的墙砖,与“XXX到此一游”的拙劣刻画,着实一脉相承……除此,此事也再次印证了那个经典命题,即某些人信仰的投机、功利。没有对文学、作家的纯粹热爱,只有幻想“沾沾文气”的暗暗窃喜;没有对日常教育、写作训练的足够耐心与诚意,只是巴望着被“附体”而一步登天。实质上,当人们口口声声致敬莫言,一切早已与莫言的文学无关。(蒋璟璟) |
关键词:莫言旧居,沾文气,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