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双重标准”是谁惯的?
央视“3·15”晚会后,苹果手机被曝在售后维修时执行“中外双重标准”。日前,记者走访了解到,山东济南苹果售后的“以换代修”、“整机交换”仍然沿用旧手机后盖,曝光之后,并无任何改进。>>>新闻细读 一个小小的手机后盖,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内含巨大猫腻。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商品三包有效期自换货之日起重新计算。而苹果以不换后盖做挡箭牌,换了手机后,却不重新计算三包有效期限。这明显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无视我国法律规定的违法之举。 更让人纠结之处,一是在中国不换手机后盖,不重新计算三包期限,而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却是要换的,如此“中外双重标准”,实在是让人疑惑,难道中国消费者就低人一等?二是既然媒体已经曝光,何以还不改进? 分析起来,“苹果”的霸气和“中外双重标准”,首先与一些中国消费者盲目的品牌崇拜有关。“苹果”做为一个品牌,并不是万能更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事实上,各“苹果”品牌的手机、电脑等上市之后,都问题不断,但不少消费者依然趋之若鹜,争相抢购,甚至将苹果当成是高贵身份与显赫地位的象征。这样的畸形消费心理之下,难免造成“苹果”的傲慢与偏见。 更为重要的是,一些法律法规对“苹果”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不力。当违法代价远远小于其违法收益时,国内企业、产品和服务会坑害消费者,外国品牌也是资本的经营者,其岂能例外?再加上在中国,消费者面临商家的不法侵害时,维权成本确实很大。比如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找相关部门投诉,其间会产生误工费、路费等,而法律在这方面,并没有明显地倾向于消费的规定。很多消费者担心维权难,所以对商家的违规违法行为忍气吞声,这也难免让商家明知故犯,无视消费者权益,甚至是无视法律威严。 “苹果”在售后服务中,搞“中外双重标准”,是中国消费者的盲目崇拜惯的,更是中国法律落实不力,对违法商家的惩罚不严等一贯问题惯的。只有改变消费观念,简化维权程序,减少维权成本,加大对违法商家的处罚力度,才有消费的公平与权益的希望。(刘鹏)
|
关键词:双重标准,消费者,苹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