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撑伞男孩”呵护社会文明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19 07:4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男子为乞讨太婆撑伞。

  近日,湖北武汉市瓢泼大雨的闹市街头,一位学生模样的年轻男生将自己的伞撑到一位年迈乞讨的老人头上,又蹲下来和老人说话。一会儿后,男生搀扶着乞讨奶奶到地下通道里坐着。这一幕温暖并感动了许多陌生路人。(3月17日《武汉晚报》)

  当“残疾人”沦为乞讨符号,当“恻隐之心”成为牟利工具,社会信任的流失,必然会导致“别管闲事”的伸展。基于先例的“惯性联想”也好,基于成见的“恶意揣测”也罢,每当乞讨人员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学会了见怪不怪。刻板化的印象和保护性的疏远,在有形的制度屏障之外,建构了一道道社会排斥的“心墙”。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言,道德律随时都在人们心中发布他只要愿意就可以做得到的命令。但眼下的许多国人,在街头跌倒的老人和雨中淋湿的乞丐面前,已经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了。“撑伞男孩”遵循了心中的道德律,做到了许多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然而,正是因为许多人的“视而不见”,才让“撑伞男孩”的言行变得稀缺而清新。

  许多时候,“最美人物”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做到了我们不想做或想做没做成或不敢做的事情。面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面对身份卑微的乞讨老人,“撑伞男孩”走出了世俗化的社会冷漠的窠臼,以关爱弱势群体之名,行利他行为之实,既给人感动,也给人更多前行的动力。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引发了人们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的重大变化,利他行为现象弱化的趋势明显,利己与利他的观念导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乃至社会问题。这里面,固然有焦虑化的社会心态、市场化的商品规则、功利化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个体行为自律下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面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如果我们只停留于光惊叹两声,除了满足自己的道德虚骄以外,往往于事无补。美丽中国非一日所能建成,公共生活的尽善尽美也依靠每一个小我的脚踏实地。当“撑伞男孩”随处可见,社会文明的温度也会逐渐攀升。(杨朝清)

关键词:撑伞男孩,乞讨,弱势群体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