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充分披露坏消息才能绝对信任好消息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湖南平江县长寿镇2万居民因担心自来水污染,购买山泉水饮用,引发社会关注。记者近日赴当地调查了解到,当地多家职能部门长期检测显示该镇水厂水质达标,但居民仍坚持购买山泉水。(3月18日《人民日报》) 居家过日子,其实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放着经济实惠且检验合格的自来水不用,偏要饮用桶装水,并且长达数年之久,这事听着着实蹊跷。是当地居民“人傻钱多”?当然不是。如果一个人如此,那是偏执,但如果是一个小镇2万多居民的集体选择,这又该如何解释? 有一个对比非常强烈而刺眼。一方面,当地政府并非毫无作为,譬如对自来水质量进行过一些宣传,相关部门也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布在当地媒体上。但另一方面,当地居民对自来水污染的恐慌,却源于“听说”。 一个未经证实且口口相传的“听说”,真的比政府职能部门出具的正规检测报告靠谱吗?企业为促销产品而惯用的商业伎俩,难道比政府部门看得见的努力更值得信赖?显然答案只有一个,当地政府不是输给了坊间的传言和企业,而是输给了自己,与其说当地居民怀疑的是自来水水质,不如说质疑的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据悉,在流经长寿镇的黄金溪上游,确实有一家金矿企业,上世纪90年代,该企业通过“发包”的形式,将周边一些小型地块出租给一些小企业经营采矿,因工艺、环保技术不达标造成违规排放,对下游河流造成了污染。但到2008年,这些小企业已经全部关停。这家金矿企业当初是如何上马的?有没有通过环评,有没有足够的信息公开?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8年,当地政府共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才治理完毕,这工作效率是否太低了一点?这些污染企业又究竟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多大程度的污染? 这些都是笼罩在当地民众心头的未竟之问,显然不是现在的一纸“检测合格”的报告所能回答的。事实上,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政府公信力一点一点流逝了,把老百姓逼成了“老不信”。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仅包括政府想要告诉民众什么,还包括民众真正想知道的是什么。只有政府对“坏消息”的充分披露,才有民众对“好消息”的绝对信任。同样道理,政府公信力也可谓是一个体系,这需要政府自身的言行合一,也需要创造条件让民众近距离地审视权力的每一步运行。如果只是选择性地公开,表功式地补救,那么很可能政府做得越多越不讨巧。污水横流的时候不说话,治污不力的时候不表态,突然就塞给民众一份“检验合格”报告,民众凭什么深信不疑呢? |
关键词:政府,信任,自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