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化厅厅长张妹芝建议,结合长城沿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工作,建设长城文化带,以让长城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使保护成果更好惠及民生。(3月4日人民政协网)
事实上,有关河北-北京一带古长城区域的“文化带”建设,这并非首次由有识之士提出建议。去年发布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保护和建设“三大文化带”,包括西部的西山文化带、北部的长城文化带和东部的运河文化带。其中指出,在长城文化带的保护范围里,要重点加强红石门、古北口、箭扣、南口等处长城的修缮与利用,统筹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等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推动长城区域联合保护。
只是,这个方案被纳入了北京市的发展规划里,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显然不能仅从北京一地来看待长城文化带的问题,它所涉及的领域是跨地域和跨部门的。
正如张妹芝的《提案》所言,“长城文化带建设需要文化、文物、农业、园林绿化、交通、旅游、国土规划、城乡建设等多个部门的协同推进,应系统梳理文物保护、生态涵养、新农村建设、沟域经济发展、旅游等方面的政策,完善政策的衔接与配套,形成合力,同时充分发挥区县在推进长城文化带建设中的主体责任”。
对于“文化带”这个概念,公众或许还有些陌生,但在学术界,已有先例。此前,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长江文化,为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一些学者提出了建设“长江文化带”的建议。
比如学者葛剑雄就提出,“只有文化创意、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深度结合,才是未来长江文化带的发展之路。”当然,这样大规模和跨地域的深度交流,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位的。外界所关注的,也在于这样宏大的构思能否落地,能否有具体政策的扶持和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如果只是提出一个概念却无法付诸行动,显然并非提议者的初衷。
若想真正发挥效应,还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从张妹芝的《提案》来看,主要涉及政策支持、多部门合作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从既往经验来看,区域文化建设做得好,自然离不开上述几个要素,但除此之外,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很关键。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长城文化建设得到政策上的倾斜应该不是难题,只要执行到位,多部门的合作大概也会比较顺利。但要注意的是,长城文化带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平衡,有一些贫困县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消费能力上急需提高,而这些都会成为区域经济技交融和文化交流的障碍。需要正视,长城文化带建设并非只是文化意义上的统筹措施,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融合之策。
换言之,要做到顶层设计和具体调研的有效结合,要让河北长城文化带的相关区域都能享受到优惠政策带来的便利,要努力解决相对落后地区的交通和居民生活问题,要发挥重点区域的带头和辐射效应,尤其不要遗忘那些有着丰富文化资源却缺乏高效开放能力的区域,由此一来,河北长城文化建设将很有可能成为京津冀一体化中又一个璀璨的成果,不仅起到了传承和弘扬长城文化的目标,也让相关区域的人民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切实好处。(黄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