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言论

微信莫让小程序陷入“违法擦边球”红利陷阱

来源: 中国网  作者:谭浩俊
2018-02-11 17:34:49 
分享:

  近一段时间以来,微信小程序遇到了一些麻烦。

  读书、游戏、点餐……微信小程序自去年1月9日正式上线以来,为近9亿微信用户提供了不少便利。然而,由于开通成本低,也不需要写代码,微信平台上的用户也多,一些非法现金贷经过伪装后也以小程序的形式上线,继续违规从事贷款业务。不仅如此,在微信小程序上,还有“高仿手表”、“精仿鞋”、“高仿奢侈品”等假货商品出售。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微信小程序从事招嫖、赌博等违法活动。

  作为一项创新举措,微信小程序的推出,对方便用户体验、增加用户乐趣等还是起到很多作用的,因此也吸引了更多用户入驻。然而,却因为漏洞较多、监管乏力,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虽然平台方面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和修补、打击。可是,由于这些漏洞都是先天性的,仅仅依靠后天修补,效果很难体现。

  曾几何时,经济发展中一度流行过“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而且,不是个别或少数地方采用这样的模式,而是多数地方都相信“先污染、后治理”的效果,都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甚至个体利益放在了最突出位置。从一时的需要来看,这样的模式确实带来了政绩,也创造了GDP。但是,留下的污染后果却是无法用政绩和GDP弥补的,而是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

  对网络平台来说,不能有“先污染、后治理”思维,是必须把预防工作做在前、监管工作挺在前的。微信小程序能够出现这么多问题,应当说在预防和监管方面是存在缺陷的。至少,没有很好的分析和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把预防问题的发生和监管风险的积聚放在重要位置,而可能过多考虑小程序带来的用户体验和开发红利了,甚至陷入了“违法擦边球”的红利陷阱之中。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平台作为监管的第一责任人,毫无疑问应当承担起平台的监管责任,承担起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的义务。在网络监管问题上,不能总怪坏人太多,还要看网络平台对待坏人的态度,看网络平台如何处理利益与责任的关系。过多考虑平台利益,出现问题也就不可避免。

  中国的网络普及率已经相当高,微信的用户更高达9亿,如果不注意网络污染治理、不注意风险防范和危害消除,而非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治理,代价是无法承受的,民众也不能总为这样的错误买单。(谭浩俊)

关键词:微信,小程序,违法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