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用塞罕坝精神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边建军 2017-07-19 17:45:1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7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我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宣传塞罕坝林场植树造林的重大成就和感人故事,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激励全国人民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7月17日《河北经济日报》)

  从茫茫荒漠到百万亩人工林海。55载,塞罕坝三代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坚持植树造林,由一棵松变成了百亩林,成功建造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为京津冀蓄水源、阻沙源,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也锤炼出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铸就起绿色精神长城。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忠于使命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就是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只有荒凉的沙地,没有荒凉的人生。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光荣使命,矢志不渝,阻断沙源,修复生态,把这片土地作为自己人生的经纬坐标,把爱交给青山,今生今世无怨,把爱交给绿水,生生死死不变。站着是一道风景,倒下也护着这片家园,才取得了“人逼沙退,绿荫蓝天”的伟大成就。他们有的牺牲在荒原,有的落下终身残疾。第一批建设者去世时平均寿命只有52岁。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艰苦奋斗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就是一种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状态。塞罕坝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对于常人来说,仅适应这种极端环境就已非常困难,但塞罕坝人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荒原,无怨无悔地守在这里。他们在年均积雪7个月的塞北,啃窝头、喝冷水、住马架、睡窝棚,以坚韧不拔的斗志,以攻坚克险的坚守,在流沙中植树,在荒漠上建房,终于创造了“人逼沙退、绿荫蓝天”的伟大业绩。

  “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求实以终。”科学求实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是一种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严谨态度。尽管塞罕坝的建设是在物质和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前提下开始的,但塞罕坝人始终坚持科学求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与跨越。开创了国内高寒地区机械栽植引进的樟子松;自主研发容器苗造林基质配方;创造三锹半人工缝隙植苗法、苗根蘸浆保水法、越冬造林苗覆土防寒防风法等技术;完成森林防火关键技术研究等6大世界林业尖端课题,部分成果填补世界同类研究空白……如今,为调整单一的树种结构,林场已经嫁接成功彰武松,正在研究引进水曲柳、美国红枫等景观树种。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绿色发展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是修复自然、保护生态的永恒追求。绿色发展,关乎发展的取向,关乎发展的质量,关乎发展的水平。塞罕坝人面对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没有固守贫瘠,他们转变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终于让高原荒漠变林海。如今的塞罕坝已成为拥有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80%的绿色明珠。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已经成为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每年为京津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体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塞罕坝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一种伟大精神让人奋发向上。以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为重要内容的塞罕坝精神是时代的最强音。让我们在塞罕坝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而不懈奋斗!(边建军)

关键词:塞罕坝精神,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