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需要“塞罕坝精神”的引领
穿林海、跨草原,一道“绿色长城”巍然矗立于山海之间,与蜿蜒于河北大地的古老长城交相辉映,展现着这片土地上新的绿色文明。55年,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成为首都和华北地区的水源卫士、风沙屏障,用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绿色传奇。塞罕坝,让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绿潮的涌动,更有精神的传承。(2017年7月10日《河北日报》) 塞罕坝精神植根于140万亩的塞罕坝土地,源于几代成百上千名塞罕坝人的奉献奋斗,成长于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之上,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上世纪50年代,沙尘暴频袭北京,而紧临塞罕坝、距离北京18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漠,海拔高达1400米,较之海拔43米的北京,就如同站在屋顶向院里扬沙。为了扼住浑善达克风口,1962年2月国家决定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三代塞罕坝人造出了百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筑建了一道防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也铸就了“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也彰显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这是一种坚守,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彰显正能量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河北改革发展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呼唤着千千万万个塞罕坝人,时代更加需要塞罕坝精神的引领。 塞罕坝精神是一种忠于使命的担当。从本质上说,忠于使命是一种无私的政治品格,也是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55年来,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以改善生态、造福京津为己任,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把责任举过头顶,视使命高于生命,表现出了塞罕坝人应有的责任担当,无论条件多么恶劣,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始终“忠于使命,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用心血、汗水乃至生命创造出了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沙漠变绿洲,荒漠变林海,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奇迹,是三代塞罕坝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见证。观操守在利害时,见忠诚于担当处。今天,我们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以忠于使命为价值取向,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坚持正气、维护真理、实事求是的政治自觉,在改革发展的大局面前要有找准位置、认清责任、担责履责的意识和能力,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要有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思想境界,在不正之风面前,要有坚守原则、保持本色、敢于斗争的品质操守,敢啃硬骨头,善拔硬钉子,恪尽职守,不辱使命。 塞罕坝精神是一种艰苦创业的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塞罕坝开发建设,是一部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自强不息、战天斗地的创业史,也是一部老中青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卓绝、永不言弃的奋斗史。55年,三代人,369人建设大军,112万亩世界最大面积人工林……一串串数字有力见证了塞罕坝建设的历程。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三代塞罕坝人硬是在这片荒原上造出了一个绿色奇迹,如果把人工林按1米株距排开,可绕地球赤道12圈,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今天,我们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以艰苦创业为动力,事不避难、攻坚克难,特别是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要不畏艰险、不怕吃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以凤凰涅槃般的信心和勇气应对各种考验,决不懈怠、决不退缩,夙兴夜寐、激情工作。 塞罕坝精神是一种科学求实的探索。塞罕坝林场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高寒沙地造林的科技进步史。这里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5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条件之恶劣世所罕见,但一代代塞罕坝人依靠科学求实的探索精神,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系列技术难关,闯出了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从55年前仅仅一项“大胡子、矮胖子”的选苗标准开始,到目前已完成育苗、造林、营林、有害生物防治等9类60余项科研课题,再到石质阳坡造林成活率达到98%以上,创造出一个个营林技术的新突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今天,我们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以科学求实为支撑,坚持科学创新、求真务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真正把会议上说的、文件上写的,变为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塞罕坝精神是一种绿色发展的追求。绿色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和途径,是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双赢之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茫茫荒原,到人工林海,从风沙漫卷,到天蓝地绿,从“六女上坝”到王尚海纪念林碑,从荒漠“一棵树”到百万亩人工林海,这就是塞罕坝绿色发展的传奇,曾经“黄沙满天飞、飞鸟无栖树”的茫茫荒漠,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林海绿原、水草丰茂,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可以说,塞罕坝林场每棵树的年轮里都记载着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进程。“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是坚持绿色发展的本义所在。今天,我们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以绿色发展为底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用对绿水青山的不懈追求,努力打造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人民群众在绿色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种精神只有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需求紧密相连时,才能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时代变迁,但塞罕坝精神是永恒的,忠于使命的品质不会变,艰苦创业的作风不会变,科学求实的精神不会变,绿色发展的追求不会变,这是浸入塞罕坝人骨髓中的精神,这是激励着无数人前行的动力。如今,在塞罕坝精神的感召下,燕赵儿女践行新发展理念,牢记职责使命,坚持生态优先,勇于直面困难,矢志艰苦奋斗,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再造更多的“塞罕坝”,为京津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百姓聚财源,在燕赵大地上续写新的绿色传奇。(刘凤敏) |
关键词:塞罕坝精神,绿色,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