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微评

弘扬塞罕坝精神,奋力谱写美丽河北新篇章

来源: 长城网 作者:侯美菊 吴树玲 刘富恩 徐瑞雪 张莹 2017-07-02 08:52:3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高寒荒漠上,塞罕坝经过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卓绝奋斗,造出百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筑建一道防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塞罕坝精神,不仅是一份坚守,更是一种感动,还是一项举世震撼的伟大事业。

  半个多世纪里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追梦不止的感人事迹令人钦佩。我们希望广大干部群众能从塞罕坝人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四个加快”“六个扎实”总体要求和“三个扎扎实实”工作要求贡献汗水和智慧,让人生在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夺目光彩。

  侯美菊:在没有任何高寒沙漠造林的经验可依循的情况下,塞罕坝沙漠在经过三代人半个世纪的艰苦卓绝的奋斗,造就出百万亩人工林海的奇迹。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人,牢记着自己的历史使命。因为身负使命,他们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严酷的环境作斗争,改造工具、培育新种、发明栽培技术,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使不可能变为可能,终让沙漠变绿洲。面对百万亩林海,塞罕坝人没有骄傲,没有驻足观望,而是继续前行,投入到新的改善民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探索之路上,为绘制一幅林更青、林更绿、景更美、人更富的新画卷继续奋斗。这便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塞罕坝精神。

  吴树玲:创业的三代人,坚定着一种信仰;追梦的三代人,迸发着一种精神。塞罕坝三代人用青春、汗水和血肉之躯谱就了一曲史无前例、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创业华章。塞罕坝人凝聚着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传统美德,闪耀着使命至上、甘于奉献、善做善成的夺目光辉,彰显着科学求实、争创一流、敢破敢立的拼搏意识。他们早已不单单是“一群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早已不只是一个“简单事件”,他们已然化身为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富恩:坚定的信仰,历史的传承,造就了塞罕坝奇迹。防风护沙,为京津筑建绿色长城,成为了塞罕坝人的使命。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奋斗在塞北荒漠,用辛勤的汗水不断浇灌,用坚韧的精神作为支撑,几十年如一日,在荒漠上建造起了绿色屏障。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要看到绿色奇迹所凝聚的心血,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用双手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

  徐瑞雪:“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并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是几代塞罕坝人、十几任领导集体的缔造与传承。他们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将塞北沙漠改造成绿洲林海,谱写着“不可能”到“可能”的华丽篇章。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大潮中,各行各业都需要“塞罕坝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共同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向阳花开:他们是“一群人”更是一种“精神”。塞罕坝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追梦不止,成为我们河北人的骄傲,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先进典型;塞罕坝人艰苦奋斗、善作善成、敢破敢立的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建设美丽河北需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让“塞罕坝精神”构筑我们河北人的精神高地。

  张莹:为了减少京津地区的风沙危害,国家在1962年决定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55年来,在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的努力下,百万亩人工林海赫然形成。塞罕坝作为京津地区的一道生态屏障,防沙源,涵水源,是一道绿色的奇迹。在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人要继续发扬塞罕坝精神,忠于使命,坚守责任,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而奋斗。

关键词:塞罕坝精神,美丽河北,京津冀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