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点评河北

层林尽染塞罕坝,不懈追求林海情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陈云 2017-06-27 09:13:3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位于我省最北端的一处大型国有林场。55年来,一代又一代林场党员干部和职工以改善生态、造福京津为己任,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造出了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展现了他们忠于使命的崇高品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6月26日《河北日报》)

  55年,三代人,369人建设大军,112万亩世界最大面积人工林……一串串数字有力见证了塞罕坝建设的历程,浓缩了几代中国人将沙漠变绿洲,让荒原成林海的奋斗史。“美丽的高岭”是塞罕坝蒙汉合璧语的意思,由于历史原因,“美丽的高岭”在上个世纪已经变成了塞北荒漠,“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是塞罕坝高原荒丘的真实写照。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三代塞罕坝人不畏艰难、玉汝于成,硬是在这篇荒原上造出了一个奇迹,将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0%,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北之肺”。

  “只有荒凉的沙地,没有荒凉的人生”,塞罕坝人的字典里绝不能有“荒凉”这个词。因为“荒凉”,刚刚建场的塞罕坝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因为“荒凉”,这里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因为“荒凉”,塞罕坝每年为北京“输送”不计其数的黄沙。塞罕坝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斗,亲自用双手将荒凉的沙地改造,把人生字典中的“荒凉”抹去。如今的塞罕坝人在浩瀚林海中,在没有“荒凉”的人生中,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

  绿树环抱塞罕塔,独特文化底蕴深。都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林场存亡的关键工作就在于防火。塞罕坝的防火工作主要就在9座望火楼,而其中有8座是夫妻共同坚守的,55年来,有近20对夫妻守过望火楼。“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新时期塞罕坝精神的体现,夫妻望火楼正是在塞罕坝精神的指引下,创造出了55年来,百万亩林场没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这何尝不是另一个塞罕坝奇迹呢?正是因为塞罕坝精神做指引,才有老塞罕坝人艰苦奋斗造林场的奇迹,才会有新塞罕坝人守望林场的艰辛,才更会有未来塞罕坝人发展塞罕坝经济的腾飞。

  层林尽染塞罕坝,不懈追求林海情。塞罕坝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高寒沙地造林的科技进步史,更是从“一棵树”到百万亩人工林海的生态文明进程。如今的塞罕坝春天——鲜花满地,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风轻云淡;冬天——苍松翠柏,每一季有每一季的景色,每一天有每一天的情怀。用生命书写的塞罕情怀传承至今,未曾断代,靠科学技术攻克的造林难关,不曾后退。塞罕坝人用汗水和智慧让塞罕坝像雄鹰翅膀一样日夜护卫着京畿,承载着人们的林海情,塞罕梦。

  使命的召唤从未停止,奋斗的脚步疾驰向前。从“六女上坝”到王尚海纪念林碑,从荒漠“一棵树”到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精神贯穿始终,塞罕坝人奋斗一生,我们要以塞罕坝精神时刻鞭策自己,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鼓舞自己,为了青山碧水,砥砺前行,为了绿色健康的家园,实现“绿色崛起”。(陈云)

关键词:塞罕坝,绿色崛起,经济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