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这五年]转型升级助“红石沟”美丽蜕变
位于沙河市浅山丘陵区的红石沟,因满沟铺满含铁的红色卵石得名。红石沟附近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早些年“因煤而兴”,但同时也“因煤而黑”,承受了粗放式发展之痛,近些年,转型升级成为“红石沟”的主旋律,而“弹奏者”正是之前的煤老板,他们让红石沟由黑变绿。 红石沟的“变”直接体现为“颜色之变”,从“本色红”,到“煤炭黑”,再到“生态绿”。极目远眺,初夏的红石沟,绿色已经成为主色调。红石沟发展列车的“燃料”也由原来大大小小的煤矿变成了成千上万亩的果树和生态林木。 “颜色之变”的背后是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过去“靠矿吃矿”的不可持续发展方式早已经不能适应新发展理念的要求,继续“吃矿”,总有“吃空”的一天,主动转型才能赢来新的发展,坐以待毙只能被发展的洪流拍打到岸上。所以,如何转型升级,不仅是当前,也是今后红石沟必须答好的考题。 转型升级贵在破中有立。首先要破除畏难等靠的情绪,树立锐意进取的意识,红石沟沟底的红石滩不适宜种植果树,如果在最初畏难退缩,生态就不会取得大发展,先行者清理卵石,改良土壤,投入资金3亿多元,靠锐意进取的精神让红石沟披上绿装;其次,还要破除资源依赖的定势,树立转型发展的意识,搞发展,不能只盯着煤矿、铁矿,要在生态改善上谋篇布局,要向生态要效益,这样才会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再次,还要破除急功近利的心态,树立久久为功的意识,以煤矿为生,虽然能够让现在一两代人赚的盆满钵满,但伤害的是子孙后代的利益,是不可持续的,久久为功地转型升级,发展才会驰而不息。 数据的“一降一升”,生动地展示了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果:在沙河,矿产企业已由高峰期的249家煤矿和铁矿降到了现在的50来家,至少有20多名矿老板转型搞荒山综合开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80余万株果树、110余万株生态林木,让这里的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95%。煤老板当起果园主人,这不是简单的职业转变,更是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事实证明,以煤矿为生的业态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林木为生的新产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转型升级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必经之路,红石沟就走出了这样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双赢的道路,这也是一条没有终点的实践之路。借助转型升级,红石沟实现了美丽蜕变,不仅是颜色之变,还有内涵之变。在燕赵大地上,“红石沟”还有很多,而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也正在进行着接力。以生态的名义转型升级,在动力转换中守好生态底线,必将有越来越多的“红石沟”实现美丽的蜕变。(郭雪营) |
关键词:红石沟,转型升级,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