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改革”:从小处着手见大文明
在某种程度上,“第三卫生间”正是衡量一个地区、景区管理人文关怀的一把“标尺”。弱者的方便,意味着社会文明的提升;弱者的尊严,更意味着地区或国家的体面。(2月7日人民网) 春节假期刚过不久,相信对于有旅游经历的人来说,2017年全国将建设604座“第三卫生间”这则新闻是非常值得点赞的。“第三卫生间”其实就是专门为了方便异性人士陪同不能自理的亲属如厕以及残障人士而设立的,它还有一个更通俗易懂的名字叫“家庭卫生间”。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量也日益增加。中国是每年接待几十亿人次的旅游大国,而在较多景区游客如厕难已成普遍现象,而且景区厕所“脏、乱、差、少”的现状也普遍存在。每逢节假日也是旅游高峰期时,尤其是女厕所外排长龙、卫生纸巾遍地、水龙头不出水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如厕问题看似是小事但也并非小事,小到影响游客“方便”,大到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形象和发展。 世界厕所组织曾统计,按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计算,一年约2500次,如此计算人的一生中约有3年的时间是在厕所里度过。这也足以证明,“方便”之地的文明及卫生程度绝不是小事。 因此,“厕所改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景区有了“第三卫生间”“无障碍通道”等类似的人性化设施,不仅会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也将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不过,除了景区人流量大需要如此人性化的设施外,像商业繁华区、大型公园、车站、地铁、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也应当配备“第三卫生间”,以达到方便民众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厕所改革”不仅要在硬件配置上满足公众需求,管理者也要提高公厕服务水平、及时维护设备,还要提高公众文明入厕的意识。有些公厕建成之初硬件设施确实很好,但是由于日常维护不及时,再加上不文明入厕行为,导致公厕设施损坏却不能及时修缮,卫生情况急速下降,公厕很快就“不堪入目”。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西姆先生曾说过:“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我们忽略厕所太久了”。厕所的建设与管理同样重要,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个城市和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以及综合实力,厕所文明也体现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正所谓,小厕所折射大问题。推进“厕所改革”,从细处、实处、小处着手,才是“大智慧”“大文明”的体现。(张丽) |
关键词:厕所改革,文明,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