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教育莫成又一个“逾淮之橘”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业界认为这将掀起一股研学旅行教育的热潮。目前,各种主题的营地教育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有业内人士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营地教育首先应该看教育理念。(1月10日《信息时报》) 起源于北美的营地教育近一两年在国内逐渐流行,乃顺应素质教育时代要求的必然产物。然而,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营地教育在中国市场出现严重“水土不服”:营地教育机构许多是从过去的培训班、野外拓展、旅行社转化而来,缺乏教育科学性及系统规划;有的机构为了客源,对家长的任何要求都满足,丢失了营地教育的本源;而有的家长习惯于“呵护备至”,关注一日三餐,频打越洋电话,干扰营地工作,让活动主旨大打折扣。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营地教育,在我国异变为尴尬的“涩果”,既在于“拿来”的时间不长,也在于家长、机构的教育理念滞后。欲化解这一矛盾,让营地教育正本清源并契合中国实际,各方还需积极努力—— 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管理,监督到位。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管理规范的基地满足研学旅行的课程要求。细化营地教育的资质,强化食品、健康、安全等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消除目前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疯狂逐利的乱象。 教育机构也要克服利润为王的急功近利观念。教育产品是特殊产品,要能体现自己独到的教育理念,才能将教育产业做大做强,而非鼠目寸光,只顾挣钱,不及其余。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撑。家长不能一方面希望孩子体验理念先进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又对孩子、学校、机构指手画脚,让学校机构束手束脚。 要想在营地教育这张初考卷上写出满意答案,有待各方在华丽的喧嚣之外,潜心思考、去芜存真。(斯涵涵) |
关键词:营地教育,中小学生,教育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