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数字出官”,让“我不是局长”不再有
导语:国家审计署公布了一个惊人数据:在贵州贵阳市,3万套保障房竟一直闲置!这些保障房项目共涉及投资85.43亿元,贵阳市住建局局长一听记者采访,直呼自己不是局长。此外,当地廉租房曝出质量问题,住户投诉却遭遇“踢皮球”,一共走了七八个部门也没能解决。 事件曝光后,贵阳市启动问责程序,免去刘朱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职务。 “我不是局长”不只是“黑色幽默” 直戳担当之殇 作为此次事件的“主角”,保障房建设的主管部门,贵阳市住建局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该局局长却睁眼说瞎话,谎称:“我不是局长,我就是过来看工作图的”,以此逃避记者的采访,着实不明智更不可取。 究其“我不是局长“这个谎言本身,的确毫无“含金量”。是不是局长一查便知,然而,如此低智商的“谎言”却出自一个正科级领导干部之口,的确让人深思。不论是该局长面对记者时情急之下的“口误”,还是缺乏担当上演的官场李鬼“真人秀”,都暴露了当前部分官员的作风之殇,素养之痛。 面对3万余套保障房因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贵阳市政府公开致歉,其敢于面对、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态度值得肯定,提高行政效率的承诺,让公众看到了一个政府不断自我施压、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种可喜的进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重塑政府公信力。 然而,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尚需“对症下药”。首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是重点;其次,加强效能建设,加大干部管理考核的力度,加强问责机制完善与落实,强化执行力,才能给党员干部戴上“紧箍咒”。再次,树立以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风向标,建立健全“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的长效管理机制,严格管理,逗硬考核,让未位淘汰不再是“神话”;最后,高扬处罚的利剑,以零容忍的态度,从严从重从速的有力举措,强力治慵罚懒惩慢,才能让官场李鬼成为“昨日传说”。(王鸣镝) 扭曲的权力观作崇 保障房,本是国家的一项惠民工程,阳市住建局局长却答复一个“我不是局长”来推责,这也太儿戏了,大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一厢情愿地认为“关我何事”。其实,作为保障房工程建设的主体,住建局在整个过程中一直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发布告、查验手续、质量把关等,都是其应尽的职责进行的。显然,一句“我不是局长”,只不过是其掩耳盗铃的“把戏”,是扭曲的权力观在作崇,更是“为官不为”的潜台词。 其实,由住建部门牵头出面,向住户们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尽可能弥补住户们的损失,也很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退一步讲,就算贵阳市三万套保障房闲置,以及已交付的廉租房存在质量问题,有着这样那样的复杂原因,贵阳市住建局一家单位没有能力独立解决,但直面问题、自我批评显然也要比“局长否认自己是局长”高明很多。可让我们失望的是,其为什么非要“自我否认”,“打太极”呢?这位局长的做法,多少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 “我不是局长”不只是个“黑色幽默”,不能一笑而过,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引以为戒,反思反省,立行立改。一方面,要通过强化党性锤炼、强化形势任务教育、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等教育培训,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履职尽责上,把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另一方面,“无功即是过、庸碌也是错”,不换脑子就应腾出位置,对于类似“我不是局长”的官员,要坚决“动刀子”“出重拳”,摘掉其“乌纱帽”。(安子州) 别只处理住建局长 贵阳3万套保障房一直闲置,涉及投资85.43亿元。试问,投资如此巨大的工程,出了问题就该一个人扛吗?我不是为刘朱开脱,而是认为偌大的工程,如果只有刘朱一人不作为,是不可能造成闲置的。除了刘朱,还有哪些人哪些部门该承担责任?本是民心工程,却变成了伤心工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此外,因廉租房质量差,住户们每去一个部门投诉,都被推至另一个部门,走了七八个部门仍不能解决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不少人认为,这折射出当地官员畸形的政绩观,或者说政绩观跑偏了。此说不无道理,但说到底,还在于权力未受到有效监督,弱势群体的博弈能力弱、维权能力不强。如果是其他摆在明面上的政绩工程,当地相关官员是不是会更“走心”呢?有网友说,当地政府之所以推进保障房不积极,或有私心,比如保障房供应足了,商品房市场就不兴旺了,就可能影响政府钱袋子了……这当然只是猜测,其中不乏置气的成分,但事关弱势群体的权益,官员若不上心,民众就难免会各种猜疑甚至心生怨气。说到底,总归要官员先尽了本分,民众才会不断为其加分。 习近平曾说,“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事关民众住房保障,官员唯有一刻不停歇地干,别无他途。事实上,保障房闲置不是个别现象,仅在此次审计署公布的报告中,除了贵州省,江西、河南、吉林、湖北都存在类似问题,五省份闲置的保障房多达5.75万套。监管部门在强化督查的同时,是不是也该从严问责那些不负责任的官员?(王石川) 要根治“数字出官” 针对一些地方保障房工作中出现的“重建设轻分配”现象,必须通过制度设计进行严格约束问责,地方政府必须要有勇气直面“闲置”的尴尬,切实解决保障对象的顾虑、担忧和实际困难。保障房建设只有做到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达标、契合百姓的实际需求,才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换言之,3万套保障房闲置不排除是“政绩下的蛋”,一些地方只是在行政命令的催逼下虚应差事,只求数量过关,却没在质量上用心。因此,有必要厘清这样一个问题:保障房由谁来建?谁来管理?保障房是为了满足百姓住房需求,而不是政绩表演。如果只是建给上级看的,这种“蛋”不要也罢。(黄春景) (据工人日报、京华时报、荆楚网、红网等) |
关键词:我不是局长,保障房,官员作风 |